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其中20~30%为药物难治性,以颞叶癫痫最常见,国内外对难治性TLE已达成共识即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而癫痫源能否准确定位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既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又可降低成本效应比例。本研究对MRI、1H-MRS、31P-MRS、FAIR、PET及SPECT等影像学技术在TLE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上述技术的优缺点及在临床应用的价值,为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年龄在16~62岁经临床资料、EEG综合评价后诊断为TLE的共147例:根据MRI表现将研究对象分成海马硬化组及隐源性TLE组,根据临床及EE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有侧别优势的(L-TLE和R-TLE)和无侧别优势的两组;2.头颅MRI及海马像检查:采用目测及MRI体积测量方法评估海马、杏仁核及内嗅皮层体积变化;3.1H-MRS检查:采用单体素和2D-MRS两种定位方式进行质子波谱信息采集,前者以海马为感兴趣区,后者以海马、杏仁核及外侧颞叶为感兴趣区,测定NAA、Cho、mI相对值的变化并与临床、MRI、31P-MRS和PET结果进行比较;4.31P-MRS检查:以双侧颞叶作为感兴趣区,比较Pcr、γ—ATP、PME及PDE的变化并与1H-MRS及PET结果比较;5.FAIR检查:以海马、外侧颞叶及顶叶作为感兴趣区,采用半定量的方法测定rCBF变化并与PET和SPE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TLE组海马和内嗅皮层体积较对照组小(P<0.05),杏仁核体积未见明显差异;2.有侧别优势的患侧海马体积较对侧小(P<0.05),无侧别优势的未见明显差异;3.隐源性TLE患侧海马体积小于对侧(P<0.05),内嗅皮层未见统计学差异;海马硬化组患侧海马及内嗅皮层体积均较对侧小(P<0.05);4.TLE组患侧NAA较对侧及对照组减低(P<0.05),Cho和mI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5.存在侧别优势的TLE组NAA减低以患侧为著,与无侧别优势的TLE组不同;6.海马硬化组和隐源性TLE组1H-MRS(NAA)对TLE定侧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0.45%和50%,1H-MRS与EEG一致性分别为66%和50%;7.TLE组NAA减少与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起病年龄、病程、高热惊厥有关;8.2D-MRS示TLE组海马、杏仁核及外侧颞叶NAA减低均以患侧明显;9.TLE组患侧31P-MRS各代谢物峰值高度与对侧相比未见明显差异;10.海马硬化组患侧PME/Pi、PDE/Pi峰下面积较对照组减低(p<0.05);11.31P-MRS对TLE定侧诊断阳性率为30%左右;12.FAIR结果显示TLE组双侧海马rCBF存在不对称性;13.11例MRI(-)的TLE患者PET均可提供定侧诊断信息,PET对术前评估TLE定位诊断率为60%(12/20),1H-MRS(NAA)发现内侧颞叶病变的能力准确性为85%(17/20);结论1.MRI海马体积和内嗅皮层体积测量可提供与TLE定侧相关信息,本研究未发现杏仁核体积测量对TLE定侧诊断的意义;2.1H-MRS(NAA)的变化可提供与TLE定侧相关信息,本研究未发现Cho、mI对TLE的定侧诊断意义;3.存在侧别优势和无侧别优势的海马体积及神经元功能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患侧和对侧差异显著,而后者双侧无显著差异;4.海马硬化组和隐源性TLE组相比海马体积变化和神经元功能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前者较后者明显;5.31P-MRS对TLE定侧诊断阳性率较MRI、1H-MRS(NAA)、PET均低;6.FAIR敏感性及特异性较PET和SPECT低;7.PET对TLE定侧诊断敏感性较高尤其对隐源性TLE更有意义8.TLE内侧颞叶结构的体积及神经元功能的变化与癫痫本身及多种临床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