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抗争视角下的业主维权行动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住房体制改革逐步拉开了帷幕,福利分房转为个人购买,单位制小区转为商品房小区,业主——一个新兴的阶层随即出现。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三者共同享有了服务和管理商品房小区的权利,“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构成了城市基层的自治管理模式。然而制度转型期,改革带来的“阵痛”,使得业主难以规避改革的风险;法制不健全,损害业主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致使业主维权的行动不可置否地带上了抗争色调。深处社会变革中的业主,在资源上处于弱势地位,维权,成了转型期的时代烙印。在本文中,作者借用社会抗争的研究框架,以改革背景为依托,分析了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结构失衡的弱者身份,制度“真空”的保障欠缺以及公民文化缺位共同造就的维权机遇结构,以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之间矛盾的凸显为契机,选取西航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发展脉络,描绘了维权组织由初始阶段单个业主的原子化抗争逐步发展到问题化阶段,最终成立正规的维权组织——业主委员会的建构历程,同时分析了维权支持性组织“智囊团”的作用,解析了业主实现维权目标的组织保障;在维权话语的研究中,文章不仅仅停留在言语的层面,更是扩展至宏观文化与微观情感、符号和标记之中,深入挖掘话语的力量。着重分析了文化和情感在业主维权行动中的价值与动员作用,认为两者建构了共同的“我们”,在行动者之间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为业主集体行动提供了合法性支撑;在维权手法的选择上,文章对西航小区业主维权的四种手法:日常抗争、诉讼维权以及行政信访和诉诸媒体进行了逐个剖析,重点指出业主通过诉求媒体进行维权这样一种新的抗争策略是维权手法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结果。肯定了业主在维权行动中手法运用的重要性和适时变更维权策略的必要性。总之,文章从“维权机遇结构、维权组织、维权话语和维权手法”四个维度总结了西航小区业主维权行动的发生机理。通过从宏观背景到微观过程,从体制环境到文化约束,从组织动员到具体行动的全方位研究,展示了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群众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图景。通过对个案的细致描述,文章试图以小窥大,分析转型时期业主维权行动的走向,并提出维护业主权益,构建城市基层和谐,以实现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达到社会和谐的政治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技术与卫星技术迅速进步,敏捷卫星作为一类新型对地观测卫星因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姿态机动能力强、调整精度高,成为了各航天大国竞相研制的对象。敏捷卫星应用领域的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初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篇文章。以往的教学主要停留在文章主旨的学习和名句的记忆上。其实,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再读文本,深入分析文章。这
阐明了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的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介绍并解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试点的工作重点,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试点专项财政奖励政策。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4种传统模式和2种新型模式,进一步探讨了现存土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体系的政策性
文章对尼雅古绿洲沙漠化的时代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尼雅遗址出土多为魏晋之物,废弃的年代应在公元336—382午间,亦即东晋十六国时期。在气候变干、尼雅河水流量减少、冬季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美学和伦理价值。纳博科夫作品中的“残酷”书写现象广泛存在,但对此并未形成系统化的论述
研究目的:鉴于自由泳进行动作技术、肌电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目前国内在这些方面研究的缺失。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为更好的研究国内优秀和普通游泳运动员自由泳动作技术的特
乔治.布莱是日内瓦学派最杰出的批评家。他在《批评意识》中提出一种意识的批评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是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的认同,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