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小口径管状支架用于组织工程血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静电纺丝技术能够制得纳米到亚微米级纤维,且制得的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模仿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结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开发组织工程血管具有特殊优势,不但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结构,且可通过调整收集滚轴的直径以形成所需口径的管状结构。本文通过静电纺丝法先将丝素与明胶共混,制得丝素-明胶纤维层(内层),然后丝素-明胶再与PLA(外层)复合,制备了PLA/丝素-明胶复合管状支架。首先,研究不同质量比例、纺丝液质量分数、滚轴转速等工艺条件对丝素-明胶管状支架的形貌结构、孔隙率、微细结构和溶失率的影响,以确定静电纺丝素-明胶纤维层的最佳工艺,并在其上种植细胞,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其次,研究不同纺丝液质量分数、滚轴转速、管壁厚度及乙醇处理等条件对PLA管状支架的形貌结构、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静电纺PLA纤维层的最佳工艺条件;第三,采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制备PLA/丝素-明胶复合管状支架,测定该复合管状支架形貌结构、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性能;最后,通过细胞培养、溶血实验和短期皮下植入试验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为其成为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制备丝素-明胶纤维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丝素-明胶质量比例70:30、纺丝液质量分数13%、滚轴转速1000r/min、电压30kV、极距13cm,需经乙醇处理;制备PLA纤维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纺丝液质量分数5%、滚轴转速2000r/min、电压25kV、极距15cm,需经乙醇处理;静电纺PLA/丝素-明胶复合管状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爆破强度和缝合强度均达到血管移植要求;经乙醇处理后,复合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在水中稳定性较好,几乎不溶于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均可在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复合管状支架的溶血率为3.2%,符合生物材料溶血试验要求;皮下植入试验显示支架周围肌肉组织中没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没有引起组织炎症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管状支架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