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意义小儿疳证是指小儿因脾胃受损,运化失健,导致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成体虚羸瘦的儿科慢性疾病。疳证的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或会发展为恶候,引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与麻、痘、惊并称为儿科四大症。中医学对小儿疳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故此,系统研究中医学对小儿疳证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经验,确立了对小儿疳证的治法,并创制了不少有效方药。本论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书籍、电脑等资源搜集民国以前与小儿疳证相关文献资料,再以朝代为纲,以书籍为目,把历代医家对小儿疳证的认识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全面阐述这五个不同历史时期小儿疳证的学术发展状况,并探讨其与中医学理论进步的联系,揭示小儿疳证的学术发展源流。研究成果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展现。第一个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运用医学史方法,以朝代为纲,以书籍为目,把小儿疳证的发展史划为先秦两汉时期、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代和清代五个历史阶段来论述。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医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各时期重点医家、医籍中有关小儿疳证的理论,内容涉及小儿疳证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辨证分型、诊断、治则、用药特点、养生调护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各时期医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名医别录》中首次出现哺露、丁奚、无辜等小儿疳证的病名记载。《诸病源候论》首次对疳病的证候进行记载,并对疳病的病因病机、分类、发展转归,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外台秘要》补充了疳病的病因、证候、调护、饮食宜忌等,并大量增加了疳病的方剂与外治方法。《颅囟经》首次将疳病作为儿科病,并且对小儿疳证进行基本分类并初述各疳证证候、治法方药、预后及调护,开启了把疳证列为儿科疾病的先河。宋金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开创了以五疳立论的先例,并对五疳以外的疳证进行重新分类,对各疳证证候、病机、预后等作详细论述,亦列举了大量的方剂,丰富了治疳的方药。《圣济总录》提出“疳证因肥甘而得”,这亦成为后世“疳者,甘也”一说的基础。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示小儿疳证为脾胃病,以“亡津液”为小儿疳证病机并提出以辨冷热肥瘦为其辨证要点。《幼幼新书》整合走马疳于小儿疳证的内容中。《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注重“过用下药”而致疳证的病因,并强调小儿疳证应以冷热肥瘦作为其辨证要点。《仁斋直指小儿方论》首载了蚵蟆丸及集圣丸,为后世常用治疳方剂。《走马急疳真方》首次记载了小儿疳证的外治法,补充了前人所忽略的疳证外治内容。明代《婴童百问》详论了疳证头面、肌肤、毛发等外在证候,补充了小儿疳证的望诊内容。万全在《育婴家秘》中详论了集圣丸对诸疳治疗的加减法。《保婴撮要》归纳了疳证的成因并提出“疳者干也”作为疳证的病机。《幼科证治准绳》集合了明代以前对小儿疳证的观点,并补充了“久积成疳”为小儿疳证的病因。《小儿推拿秘诀》开启了以小儿推拿治疗疳证。《幼科折衷》补充了小儿疳证精神方面的记载,强调中医儿科“望神”的重要性。《保幼新编》提出以二十岁作为小儿疳证与痨病的分界。《慈幼新书》提出以病情划分小儿疮证的证型,而非据五脏分类。清代陈氏铎在《石室秘录》《辨证录》中首次将小儿疳证与他病一起论述,注重儿科疾病的传变,并提出以“脾胃分述,心肾并重”之法论治疳证。《诚书》补充了小儿病症的调护,详论了小儿推证与他病的鉴别。《医宗金鉴》总结了清代以前医家对小儿疳证的认识。《冯氏锦囊秘录》丰富了小儿疳证的辨证要点并整理历代治疳常用药物。《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丰富了推拿治疳的内容。《温病条辨·解儿难》承接前人“疳者,干也”之论,提出“干生于湿”的理论,并归纳出“治疳九法”。《医林改错》则提出以活血祛瘀之法治疳证。第二部分,则以第一部分历代医家对小儿疳证为基础,对小儿疳证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整理了小儿疳证的病名,并对从肺脾论治小儿疳证、现代小儿疳证的成因与古今疳证之异同、小儿疳证忌用纯补以及其外治法等问题作了梳理和讨论,以期能为小儿疳证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