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外淋巴瘤(extranodal lymphoma,EL)最早由Issacsson在1983年首次提出,临床上也包括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发生的淋巴瘤。EL几乎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发生率约占NHL的40%-50%。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起源于胃肠道黏膜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EL,占EL的30%-40%。随着慢性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继发性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增加,PGIL发病率逐年上升。PGIL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发病隐匿,与胃肠道其他良、恶性疾病难以鉴别,因此临床上对其漏诊及误诊率较高。针对PGIL的标准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影响预后的因素文献报道不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早期诊断,明确预后相关不良因素,规范化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总结PGIL的临床指标及病理学特点,分析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16例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且通过手术和(或)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侵犯部位,符合Dawson标准。收集并统计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B症状、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beta-2 microglobulin,β2-MG)、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Ki67表达及治疗方式等,随访调查分析其生存及预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评价预后生存情况,定义为从疾病确诊日期至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中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理论频数小于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组间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6例PGIL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51例,男女比例1.27∶1;初诊平均发病年龄58岁,中位发病年龄59岁(19~81岁)。2.PGIL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腹痛(41例,35.3%),其次是腹胀(14例,12.1%)、排便习惯和/或形状改变(9例,7.8%)、腹部不适(8例,6.9%)、消化道出血(8例,6.9%)、反酸(7例,6.0%)和体重下降(6例,5.2%)。51例(43.9%)患者有B组症状:发热、盗汗和消瘦(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3.60例原发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患者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胃窦(42.0%),分期较早,胃镜检查初步确诊率58.8%,CT初步疑诊率16%;50例原发肠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PIL)患者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回肠(44.0%),分期较晚,肠镜检查初步诊断率38.2%,CT初步疑诊率22.7%。内镜下表现,PGL以溃疡型多见;PIL以增生型多见。4.B细胞表型者105例(90.5%),其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最常见;T细胞表型者11例(9.5%)。5.较PGL患者相比,PIL患者多表现为临床分期更晚(P<0.001)、IPI评分更高(P=0.035)和LDH水平更高(P=0.006)。PGL患者3年和5年OS分别为82.0%和67.8%;PIL患者3年和5年OS分别为54.2%和47.8%。6.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年龄>60岁、IPI评分3~5分、T细胞表型、LuganoⅡE/Ⅳ期及肠道发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Lugano分期和病理表型是影响PGI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以腹痛为首诊表现,其中DLBCL和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PGL好发于胃部,其中以胃窦最多见;PIL好发于小肠,其中以回盲部最多见。较PGL相比,PIL患者多表现为临床分期更晚,IPI评分和LDH水平更高。3.PGL内镜下表现以溃疡型多见;PIL内镜下表现以增生型多见。4.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年龄>60岁、IPI评分3~5分、T细胞表型、LuganoⅡE/Ⅳ期及肠道发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多因素分析显示,Lugano分期和病理表型是影响PGI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以厌氧氨氧化菌(AAOB)驱动的Anammox反应为主流城镇污水处理厂(WWTPs)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AAOB的多样性在主流WWTPs中尚不清楚。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析了4个主流WWTPs处理工艺的不同处理单元中AAOB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主流WWTPs中A2/O、氧化沟和间歇进水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的各生物单元均存在AAOB,但多样性较低,相同WWTPs不同生物单元的AAOB组成相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各种思潮,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发展道路该怎样走?
期刊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后被整理形成《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期刊
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够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家园共育对于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教质量的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发展、教育氛围的和谐创设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究是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然而,我们发现以往的科学探究活动存在以下问题:探究材料过于单一;缺乏有趣、有效的探究空间;活动浮于浅表,缺乏对关键经验的解读;教师开展探究活动的相关经验不足。
期刊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初始阶段,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关注。为了培养更多学前教育行业的高素质和专业化人才,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进一步优化教学,提高幼儿教育师资水平。本文针对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应用的原则和具体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设备更新改造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引起当今世界各先进工业国的密切关注。1971年英国人丹尼斯·帕克斯(Dennis Parkes)首先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美国国防部1976年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有名的设备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e)管理,即把设备从设计、生产到报废连成一体
期刊
学位
设计意图: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们往往都会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色彩的感知力以及良好的观察力是幼儿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该渗透相关的教育内容。但若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开展活动,就会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甚至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期刊
设计意图:一次自由活动时,教室里飞来了一只蝴蝶,孩子们激动地大喊起来,还捉住了它,接着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只蝴蝶有毒吗?""我看到它有八条腿,还有触角呢!""现在它死了吗?"……孩子们对蝴蝶非常感兴趣且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蝴蝶的秘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