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治疗前房积血的实验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并证实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在实验性前房积血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用20只1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混合组(A),尿激酶组(B),透明质酸酶组(C),对照组(D)。建立兔眼前房积血模型,30分钟待血液稳定后,按组别首次对A组(2000单位尿激酶+300单位透明质酸酶),B组(2000单位尿激酶),C组(300单位透明质酸酶),D组(0.9﹪生理盐水)的兔眼进行结膜下注射0.3毫升液体的治疗。以后每日一次在裂隙灯下观察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并用数码相机对兔眼进行拍照,然后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待观察完成后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直到前房积血吸收。 结果:1.混合组(A)与对照组(D)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2.尿激酶组(B)与对照组(D)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3.透明质酸酶组(C)与对照组(D)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4.混合组(A)分别与尿激酶组(B)和透明质酸酶组(C)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5.前房积血得消失时间混合组、尿激酶组、透明质酸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混合组与尿激酶组、透明质酸酶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1.混合组,尿激酶组,透明质酸酶组对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治疗效果。 2.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混合用药比单纯应用尿激酶或单纯应用透明质酸酶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corallinehydroxyapatiteCHAP,HA),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探讨其作为人工
实验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患者心率、年龄以及肥胖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293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
目的: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和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于MCAo模型大鼠,探讨BDNF和N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