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并证实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在实验性前房积血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用20只1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混合组(A),尿激酶组(B),透明质酸酶组(C),对照组(D)。建立兔眼前房积血模型,30分钟待血液稳定后,按组别首次对A组(2000单位尿激酶+300单位透明质酸酶),B组(2000单位尿激酶),C组(300单位透明质酸酶),D组(0.9﹪生理盐水)的兔眼进行结膜下注射0.3毫升液体的治疗。以后每日一次在裂隙灯下观察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并用数码相机对兔眼进行拍照,然后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待观察完成后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直到前房积血吸收。
结果:1.混合组(A)与对照组(D)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2.尿激酶组(B)与对照组(D)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3.透明质酸酶组(C)与对照组(D)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4.混合组(A)分别与尿激酶组(B)和透明质酸酶组(C)比较,1天、3天、5天、7天的数值经spss11.5软件包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5.前房积血得消失时间混合组、尿激酶组、透明质酸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混合组与尿激酶组、透明质酸酶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1.混合组,尿激酶组,透明质酸酶组对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治疗效果。
2.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混合用药比单纯应用尿激酶或单纯应用透明质酸酶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