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自20世纪60年代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呈连年上升的趋势。已有研究证明,儿童性早熟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养状况与青春期启动的早晚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膳食因素与性发育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且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首先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女童性早熟的饮食相关危险因素。其次以上海市中小学女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上海市中小学女生的肉类摄入情况与女孩初潮年龄的关系,为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预防儿童性早熟的饮食指导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新华医院儿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女孩,共120例,对照组选用与病例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非性早熟女孩120例。通过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父母职业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每日锻炼时间、每日睡眠时间等生活方式资料,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获得研究对象膳食摄入情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膳食因素与女童性早熟的相关性,控制混杂因素之后,探索膳食因素对女童性早熟的影响。2.采用PPS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17个区县20所小学、20所中学、20所高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各年级抽取1个班级,每班抽取9名女生,共抽取了1981名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86名已经经历初潮的女生纳入分析。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研究对象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情况,经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月经初潮年龄及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父母职业等社会人口学资料,通过现场测量获得研究对象体格发育状况,包括腰围、臀围、身高、体重、体脂肪率等信息。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女生肉类摄入量和青春发育提早(定义为初潮年龄<12岁)的关系。【研究结果】1.性早熟病例组儿童的身高,体重,BMI均高于对照组。在控制BMI,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水平,运动和睡眠时间之后,与畜肉摄入频率≥10次/周的女童相比,畜肉摄入频率<4次/周的女童患性早熟的风险更低(OR:0.45,95%CI:0.21–0.95)。与油炸食品摄入频率≥1次/周的女童相比,油炸食品摄入频率在1次/月和1次/周之间的女童患性早熟的风险降低60%(OR:0.40,95%CI:0.16-0.99),摄入频率<1次/月的女童患性早熟的风险降低66%(OR:0.34,95%CI:0.14-0.81)。不喝含糖饮料的女童患性早熟的风险比摄入频率≥1次/月的女童要低62%(OR:0.38,95%CI:0.18-0.82)。洋快餐、烧烤类食品和反季节水果蔬菜的摄入频率对女童性早熟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2.上海市中小学女生的平均初潮年龄是11.97±1.24岁,其中初潮年龄<12岁的女生占26.15%(518名),比2012年中国城市女生的平均初潮年龄提早了0.31岁。在控制年龄因素之后,初潮年龄<12岁的女生的体重、腰围、臀围、BMI和体脂肪率均比初潮年龄≥12岁的更高(P<0.05)。在控制BMI、年龄、运动、睡眠、收入水平、父母文化水平后,发现禽肉的摄入频率越低,初潮年龄提早的风险越低(0次/周vs.>1次/周OR:0.61(95%CI:0.39,0.96))。在控制BMI、年龄、运动、睡眠、收入水平、父母文化水平等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猪肉、牛肉、羊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量与女生初潮年龄提早有关。【研究结论】上海市女生平均初潮年龄略有提前。禽肉,畜肉,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增加可能增加青春期发育提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