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茨威格是二十世纪最受读者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享誉全世界,他的中短篇小说更是以精湛的艺术和描写人性的深刻被读者所喜爱。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作为一名人道主义者,茨威格在其作品中追求至善,批判造成不和谐的恶。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他由早期沉迷于情欲的描写,转向后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其伦理思想也由早期的自爱升华到了后期的仁爱。本文主要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近几年国内学者聂珍钊提出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即从伦理道德角度历史的、辩证的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文学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是梳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释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分析茨威格小说的实践意义,试图能为国内茨威格小说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第一章从茨威格对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的追求、理想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以及茨威格在战争中的道德选择三方面来探讨其道德人生,并阐释茨威格矛盾的人生道德观对小说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夜色朦胧》、《里昂的婚礼》、《巫山云》等小说的分析,划分出小说中的三类爱情伦理,即性欲与社会道德的冲突,理想爱情与社会伦理的矛盾,坚守爱情信仰的“人性”美。阐释茨威格试图打破传统的爱情伦理,追求真善美的爱情伦理。第三章探讨小说中的家庭伦理,以《灼人的秘密》、《恐惧》、《热带癫狂症患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情感的迷惘》等文本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夫妻伦理和亲子伦理两方面来探讨小说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矛盾,阐释夫妻伦理出现矛盾后,背叛婚姻的一方历经道德思索与救赎,最终走向回归的过程。揭示造成亲子关系淡漠的社会原因。第四章以《旧书商门德尔》、《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象棋的故事》等文本为研究对象,阐释小说中反映的战争伦理,即谴责战争的罪恶,倡导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揭示战争中的善恶相对性。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思想内容,揭示茨威格伦理思想的局限性,以及茨威格先进的伦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探索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