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影响中俄两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及规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并已经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俄罗斯长期以来存在着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这也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中国来说,一直存在着投资过多的说法,在中国经济面对“新常态”的状况下,对于经济增长是否还能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国内外文献,并以此为切入点,以此来说明文章的三个观点: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二是运用1988至2013年中俄两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数据,对两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进行估计。三是对中俄两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不同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可以将本文的内容大致分为五大章节:第一章论述了基础设施的定义、分类和特征,接下来阐述了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用和不足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用。第二章分别分析了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第三章利用巴罗模型分别估计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并将两国国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第四章分析了两国国家不同结果的原因。最后一章给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经过阐述得到如下论断:当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为17.6%时,达到最优规模。我国自08年之后出现了超出最优规模的趋势。俄罗斯基础设施投资最优规模为其占GDP比重的12.25%,而俄罗斯实际的占比远远低于这一数值。因此,对于中国,虽然基础设施仍然对经济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我们对于其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应该有所改变,可以加快创新型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规范投资的方式,改革基础设施投资管理方式。针对俄罗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情况,本文建议俄罗斯政府可以有所侧重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融资渠道、重点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还可以借鉴法德的先进经验等。本文的贡献在于利用中国和俄罗斯从1988年至2013年的数据,从实证角度估计了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最优规模,从而可以对中俄两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给出了相应的原因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