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把民航运输机场看做普通企业,主要强调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加之对机场评价与考核的理论、指标体系和方法尚不成熟,故对机场关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不甚了了。由于缺乏客观准确的决策依据,政府主动引导明显不足。因此,研究与探讨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已成为国家民航运输机场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发达国家机场评价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民航运输机场特征、定位及其社会经济效益形成机制的探讨,构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实例,对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产业集聚理论和运输经济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民航运输机场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2)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即投入产出法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机场社会经济效益展开评价;(3)调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天津市投入产出表,以突出民航运输部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天津市机场运输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和天津机场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4)根据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主体的目标,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的结论,构建了主要针对我国大型民航运输机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5)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机场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并参照评价过程与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我国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尤其是非经济效益评价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场评价制度提供思路,期望能对我国机场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使之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