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业蓬勃发展。一时间,“地铁”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而在这股“地铁热”的背后所隐含的是纳税人对于城市公用事业中公共资金使用问题的关注。由于供政府支配的公共资金来源于广大纳税人,因此纳税人在其使用上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公共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讲究成本效益原则,不重视经济性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一些严重浪费的现象,这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行政效率问题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政府及公共组织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规划者,公共资金的使用者,代替全体纳税人行使对公共资产的运营和管理权,亟需有效手段评价其行政效率,解除其受托经济责任,以继续赢得纳税人的信任。在此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业开展绩效审计的需求就显得格外强烈了。众所周知,评价标准从始至终贯穿绩效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目标一旦确定,紧随其后的就是绩效审计标准的确立问题。审计对象千差万别,绩效标准也五花八门,但是始终围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环保性是绩效审计的灵魂所在,也是确保审计工作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鉴于已有文献多从中外政府绩效审计对比研究,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和功能以及绩效审计模式、标准和环境背景等角度进行研究,鲜有直接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标准的研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通过归纳和分析,在深入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业的发展动态和绩效审计现状,探索其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继而探讨其绩效审计标准的建立问题。本文主要展开了以下的研究:1.本文突破以往以审计机关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研究视角,取而代之以俯瞰的视角,研究受制于审计成本、审计风险和公众监督等外部约束条件下的审计机关和被审计方在整个绩效审计博弈中的表现。通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这一经济分析工具,推导出博弈双方在上述外部制约框架下的演化行为稳定点,进而探究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发展滞后的制度层面的原因。2.通过对全国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本文所称的轨道交通主要指地铁)相关的主要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归纳出了中国地铁线路运营现状,分析中国地铁运营模式及六个代表性城市的地铁项目绩效审计现状。3.通过对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发展现状以及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其根源在于缺乏系统、全面、有效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本文最后形成了涵盖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囊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环保性的纵横多维度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并选取部分重点指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业实际运营数据加以运用。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加强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使该领域的绩效审计博弈朝着“不审计”也能实现“4E”的良性发展方向演化;2.建立绩效审计标准持续更新机制。一面要建立绩效审计标准体系对城市轨道交通业进行绩效评价,另一面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满足现实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修正绩效审计标准体系;3.加强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打造公开透明环境。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标准的建立问题,抛砖引玉,试图弥补城市轨道交通业缺乏统一和系统的绩效审计标准的缺陷;2.本文从演化博弈的视角着眼,动态地看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发展滞后的现象,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为绩效审计标准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思路。3.本着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原则,选取部分重点指标加以运用。受到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制约,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首先,轨道交通业的绩效审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务性,笔者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难以以独到、精准的眼光剖析每一个现实问题。其次,轨道交通业绩效审计标准的确立和优化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