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应用于南方各省。但最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香樟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本实验以上海不同典型地段(植物园、休闲广场、公路)、不同黄化程度的香樟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黄化程度香樟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绿素a含量降幅达91.2%,叶绿素b降幅达95.1%,类胡萝卜素降幅达82.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降幅为5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幅度为46.4%,过氧化物酶(POD)降幅则为66.6%。3至7级黄化叶片有效铁含量则为正常香樟的50%-65%,7级黄化叶绿素a/b比值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为98.7%。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对增加使叶片呈黄色,SOD、POD活性可以表征香樟的黄化程度。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都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土壤pH值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7级黄化PH显著升高。土壤全铁与黄化的相关性不高,而土壤下层有效铁则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降幅达51.4%。严重黄化的香樟,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上层6、7级升幅为151%、164%。磷铁比也显著升高,上层6、7级升幅为227%、308%,下层5、6、7级升幅达215%、238%、135%。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中长期受海水的影响,土壤pH值较高,影响了土壤中铁的活性,使土壤中的活性铁含量降低。此外土壤过于贫瘠,肥力差,也是香樟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香樟对速效磷的吸收抑制了对铁的吸收,也加重了黄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