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16层螺旋CT对直肠癌肿瘤浆膜面浸润的影像诊断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直肠癌肿瘤浆膜面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64例直肠癌病人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男性3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6.6岁。前瞻性分析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表现浆膜面毛糙,诊断浆膜面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1%、58%、67%、1.69、0.50;表现肿瘤层面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诊断浆膜面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3%、47%、66%,1.38,0.57;同时出现两种征象联合诊断浆膜面浸润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69%、58%、66% ;CT表现浆膜面外结节状突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20%、100%、44%。结论:联合两种征象作为判定浆膜面受侵诊断标准,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浆膜面结节诊断浆膜面浸润可靠性为100%。第二部分16层螺旋CT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结合16层螺旋CT直肠癌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因素。方法:6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男性3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6.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54例行三期动态强化扫描:按照强化程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浆膜面浸润率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癌肿浆膜面的浸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肠管周径侵犯程度、肿瘤强化净增值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CT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肿瘤CT分型、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其中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的最重要因素。第三部分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CT表现,统计直肠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3mm、6mm、8mm、10mm短径为标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分别为31%,37%,54%,75%。以6mm作为诊断标准时,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47%,阴性似然比为0.2。淋巴结个数≤4枚,转移率为6.25%;4-9枚组,转移率为52.3%;淋巴结≥10枚组,转移率为29.6%,淋巴结≤4枚组与4-9枚组、≥10枚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面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率(40%)明显高于无浆膜面浸润组(11%)(P<0.05)。结论: CT扫描有助于发现直肠癌癌肿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短径≥6mm提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直肠周围淋巴结数目大于4枚及肿瘤浆膜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提高。第四部分采用16层螺旋CT评价直肠癌T分级与病理对照研究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重新评价传统直肠癌CT分期,进一步制定合理的T分级。方法: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前瞻性行术前多层螺旋CT盆腔平扫及增强扫描,男性3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8岁,统计病变大小、肠壁厚度及周围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按照Fleming分期标准分析CT资料并将T分为三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对照,一致性较好(Kappa值=0.53);按照Patrick分期标准进行T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一致性较好(Kappa值=0.56);本研究结合病理分型制定改良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对照,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7)。结论:改良T分期标准与PTNM分期标准一致性好,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术前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