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多类群的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及多样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特马道克期是许多古生代海洋生物演化发展中的一个相当特殊的阶段。在此时期发生了许多生物群转换和群落生态方面的变化。就笔石动物来说,晚特马道克期是笔石动物发生生态和形态重要变革的关键时期。在生态上,笔石发生了由底栖转向漂浮生活这一重要生命策略的变化。在形态上,出现了具线管的胎管、经历了胎管位副胞管和笔石枝副胞管的退化和消失以及原始笔石枝缩减。在生物群转换上,最早的均分笔石动物群出现,并逐步取代在晚特马道克期大量繁盛的两射型反称笔石。就几丁石来说,自其在寒武系Stage5最早出现以来,直到晚特马道克期才呈现丰度和多样性的迅速增加。在晚特马道克期,疑源类的多样性开始发生快速增加,并在此时期迅速形成生物地理分区的框架。江南斜坡带是目前为止华南晚特马道克期笔石带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几丁石和疑源类研究较为缺乏(空白)的地区。本文选择地处江南斜坡带内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对其中共生的笔石、几丁石和疑源类的分类学、生物地层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三个类群的多样性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进而研究了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笔石的多样性演化。研究成果既填补了江南斜坡带这些微体化石古生物学研究的空白,又紧贴当前多样性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湖南益阳南坝剖面产出的笔石动物,共鉴定笔石11属18种。根据具有重要地层学意义的笔石属种的首现,自下而上识别出晚特马道克期的4个笔石带:Adelograptus tenellus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Araneograptus murrayi带和Hunnegraptus copiosus带。首次在南坝剖面的笔石页岩地层中进行了几丁石和疑源类的研究,共鉴定几丁石3属14种,其中6个未定命名种;疑源类化石23属33种,其中9个未定命名种。根据特征几丁石化石的首现,在该区自下而上识别出晚特马道克期的3个几丁石带:Lagenochitina destombesi带、Lagenochitina esthonica带和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带。根据特征疑源类的组合,识别出3个疑源类组合带:组合带A、组合带B以及组合带C。在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的笔石地层中进行几丁石和疑源类的研究,实现了笔石带对几丁石带和疑源类组合带的精确校正。识别出的这些笔石带、几丁石带和疑源类组合带均可与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同期生物类群进行确切对比。本文以南坝剖面为例,在精确的笔石带框架下,获得了晚特马道克期笔石、几丁石和疑源类的多样性曲线。并对各笔石带内上述类群生物的简单分类单元多样性、标准化多样性、新生数、绝灭数进行了分析。多样性曲线显示笔石标准化多样性在晚特马道克期波动很小,仅在Ao.victoriae带达到了小的峰值。几丁石和疑源类标准化多样性均在笔石Araneograptus murrayi带达到最大值。根据南坝剖面笔石的分类学数据,结合前人报道的江南斜坡带同时期笔石的分类学研究资料,本文获得江南斜坡带晚特马道克期的笔石多样性曲线。通过将上述各类群生物的多样性曲线同扬子区、劳亚区、北冈瓦纳区、波罗的海区、北非等地的多样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晚特马道克期,笔石、几丁石和疑源类的多样性曲线均波动较小,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很可能和当时剧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如海平面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营养链的变化等相关。当前研究得出的三个类群的多样性曲线还具有类群间差异。这些差异表明在晚特马道克期,各类群的多样性型式除了和外部因素(环境、生态)相关,还和内因(各类群自身的演化规律)相关。
其他文献
讨论了对数正态分布场合下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及保序估计;获得了保序估计的表达式,并给出一个数值例子
新形势下,会计工作受到全方位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影响,体现在快捷科目的改造、会计分录信息化改造、会计报表的信息化改造等诸多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信息化对会计工
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育的基地",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近三年来已投入约三千万元经费,学校实验室特别是各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培养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从1989年高校开始收取部分学杂费,到1997年普
在建筑工程领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文章首先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并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