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颤蚓作为环境载体,手性农药毒氟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在经水和经土两种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研究毒氟磷对水生动物颤蚓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并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手性农药毒氟磷在颤蚓体内的富集及在土壤和上层水中的降解、分布的立体选择性。论文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测定毒氟磷外消旋体和对映异构体对颤蚓的毒性作用,确定经水和经土暴露富集的介质浓度和培养时间。结果表明毒氟磷外消旋体及对映异构体对颤蚓的毒性作用很小,且其外消旋体相较于各个对映体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使其对颤蚓的毒性反而较低,即rac-毒氟磷<R-毒氟磷=S-毒氟磷。根据颤蚓在不同浓度的染毒介质和不同的暴露时间中的耐受性,确定暴露富集的介质浓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经水暴露培养的rac-毒氟磷高低剂量为10和1 mg/L,对映异构体高低剂量为5和0.5 mg/L,暴露培养时间均为14 d;经土暴露培养的rac-毒氟磷高低剂量为50和5 mg/kg,对映异构体高低剂量为25和2.5 mg/kg,暴露时间为21 d;(2)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rac-毒氟磷及其对映异构体在颤蚓组织、土壤和水体样品中的提取、净化和检测分析方法。颤蚓和土壤样品中残留的毒氟磷经乙酸乙酯高速匀浆涡旋超声提取,水样品中的毒氟磷经二氯甲烷和饱和食盐水萃取提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毒氟磷对映体在颤蚓、土壤和上层水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2.98%-103.19%之间,毒氟磷对映单体在颤蚓、土壤和上层水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7.56%-101.23%之间,RSD值均小于10%,满足农残分析检测的要求,适用于颤蚓、土壤和水样品中毒氟磷含量的准确测定;(3)开展了颤蚓经水经土暴露富集试验。结果表明,颤蚓经毒氟磷外消旋体在单纯水染毒(不加土壤)和土壤染毒两种培养方式中,均表现出了一定的选择性富集效应,且经土培养的富集效应明显高于经水培养的富集效应,同时,两种试验组中,颤蚓对毒氟磷的选择性富集方向相同,均表现为体内R体的浓度要明显高于S体;但当以R(S)体为培养介质单独进行暴露富集试验,发现颤蚓对毒氟磷的富集不存在明显的选择性。通过不同剂量水平的暴露富集对比试验,得到颤蚓体内毒氟磷的浓度与培养介质的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染毒介质浓度的增加,颤蚓体内毒氟磷的富集量也在增加;(4)探讨颤蚓的存在对毒氟磷在土壤和上层水中的降解、分布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颤蚓的存在可以加快土壤中毒氟磷的降解,且毒氟磷对映体在处理和对照组土壤中的降解均不存在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颤蚓的存在加快了底层固体基质污染的修复过程,有助于吸附态的毒氟磷向溶解态转化,从而加速了水环境中毒氟磷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