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财金76号文(1)、发改投资2724号文(2)颁布以来,公私合作的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公共事业领域掀起热潮,成为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重要工具。然而,PPP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退出机制匮乏、面临风险多等特征,导致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积极性不高。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工具,起源于美国,近几年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理论界和实践界都积累了一定经验。2016年12月26日,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全国推动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创新PPP项目融资方式的新篇章。将PPP项目下的收费收益权、合同债权等资产进行证券化,不仅有利于盘活我国PPP项目存量资产,破解PPP项目融资难题,还有利于创新融资方式,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PPP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对于在实践中如何真正地将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结合,其中的基础资产应具备何种特征、产品交易结构如何设计、核心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市场首单落地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太平洋证券新水源污水处理服务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探索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在PPP项目上的实际应用问题。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在PPP项目上的应用,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并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为下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以我国PPP项目面临的融资困境为切入点,论述了PPP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并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较于一般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考虑到我国PPP项目的特征,本文将重点放在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与PPP项目的结合上,对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的内涵、特征和运作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章是文本的核心部分,本章第一部分为案例介绍,对本文拟研究的PPP资产证券化产品要素和作为基础资产的PPP项目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首先将新水源污水处理服务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与市场上另外3单已落地的PPP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对比,从直观上把握案例产品的特征和优势。接着以现金流流动的完整路径为主线,按照“基础资产分析→相关主体分析→交易结构分析”的框架对案例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拟进行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在交易结构设计上的要点。最后,对案例中的主要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在风险控制上的不足;第四章,建立在第三章的分析基础上,考虑到本案例潜在的风险点也是市场上其他收益权类证券化产品所共同面临的,因此笔者把握PPP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全流程,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也指出了分析的不足之处,以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改进方向。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PPP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刚刚起步,本文是首篇深入研究我国第一单PPP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文章,能有效地填补这一块的研究空白;第二,考虑到我国PPP项目的特征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本文创新性地将研究范围缩小到了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上,即探究收益权资产证券化运用在PPP项目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以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所面临的的主要风险及其缓释机制,研究结论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第三,对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目前可参考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具有创新性;最后,在建议提出部分,笔者把握PPP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全流程,创新性地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