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节,一个专属于教师的职业性节日,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尊师重教的传统。《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从古到今,“师”一直受人尊敬,被人爱戴。教师节的建设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素质和尊师重教观念的提升,更是向社会传达“尊重知识、认同教育者工作价值以及感恩教育”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指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现代化的强国梦想才有稳固而坚实的支撑。(1)因而,关于教师节的报道,自会成为每年教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话题。作为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类报纸——《中国教育报》,其见证了历届关于教师节报道的难忘历程。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教师节相关话题的了解,更多依赖于媒体的报道,媒体对于教师节报道的议程设置也直接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基于此,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的相关内容从媒介议程的显要性和媒介议程属性两个方面,对关于教师节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梳理关于《中国教育报》与教师节报道的相关文献论证教师节报道议程设置研究的可行性,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提出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分析教师节报道的总体情况。主要从议程设置的显要性和议程属性两方面展开研究。发现《中国教育报》关于教师节的报道主要是从短篇幅报道、官方消息、正面报道、情节框架四方面进行议程设置。第三章探讨关于教师节报道议程设置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议程设置产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认知层面在于尊师重教观念的成功倡导;态度层面在于舆论导向的有效引导;行为层面在于受众的积极参与。至于《中国教育报》关于教师节的报道为何如此设置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营造尊师重教风尚的时代发展以及《中国教育报》自身发展三方面有关。第四章分析《中国教育报》关于教师报道议程设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议程设置方面的不足:报道视角狭窄、消息来源单一、批评性报道缺乏。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拓宽消息来源、转换报道视角、加强媒体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