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银行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信用中介体系,虽然自2017年“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对影子银行的从严监管导致其由以往的规模快速扩张阶段转变为当前的规模收缩阶段,但其规模在我国当前经济中仍占有相当的分量,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处于由数量型调控模式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过渡阶段,监管从严导致影子银行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变为规模收缩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影子银行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对影子银行进行针对性监管与引导,排除其对于货币政策实施的干扰,加快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升货币政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首先,本文总结了中外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作机制,并介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其次,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演变进行了总结。再次,本文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三个方面影响机制。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实证研究过程及结论如下:第一,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从影子银行周期性角度,研究了影子银行周期性运作特征及其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并讨论了近年来金融监管从严导致影子银行规模收缩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利用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相关宏观经济变量数据构建TVP-VAR模型,时变脉冲响应结果显示:(1)在研究的样本期内,影子银行运行的周期性发生了转变,由顺周期性转变为逆周期性,并再次由逆周期性转变为顺周期性,且影子银行的周期性表现出时变特征。(2)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影子银行对M2指标总体上起到分流作用,而之后的金融监管从严阶段,影子银行则扩大了M2指标。(3)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来看,影子银行对物价水平有长期正向影响;总体来看,在影子银行顺周期运行阶段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在影子银行逆周期运行阶段抑制经济增长。(4)近年来监管从严导致的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收缩对产出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通胀率的波动,不利于价格水平的平稳运行。第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从数量型、价格型调控框架的角度,研究影子银行分别对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两种货币调控框架下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子银行对价格型调控框架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机制。利用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数据构建了数量型调控框架和价格型调控框架的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工具在数量型调控框架和价格型调控框架下的调控效力的影响,对比了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再贴现政策工具和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调控效力,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再贴现政策工具和中期借贷便利工具调控效力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1)在数量型调控框架下,影子银行降低了逆回购操作对于货币供应量M2的调控效率,但却提升了市场基准利率对M2的传导效率。(2)在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影子银行提升了逆回购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向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传导效率。(3)在价格型调控框架下,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利率对市场利率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引导能力,低于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对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引导能力。(4)在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影子银行降低了再贴现利率向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传导效率,提升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向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传导效率。第三,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相关性的角度,研究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使用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在统一的框架下对比了货币供应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以及利率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并讨论了该相关性受影子银行的影响情况。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冲击的反馈幅度最大,利率冲击效果次之,货币供应量冲击效果最弱。(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对各中介指标冲击的响应持续时间方面,利率冲击持续时间最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冲击持续时间较短。(3)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及通胀率的相关性受影子银行影响而减弱,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产出的相关性受影子银行影响有所降低,但影子银行增加了利率与产出的相关性。(4)在影子银行规模扩张阶段,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更高,在影子银行规模缩减阶段,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利率与产出的相关性更高。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包括:第一,研究角度创新。现有文献多是将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根据自身的数量型、价格型分类,放在相同类型的调控框架下进行研究。本文则在统一的模型中对比分析了各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性;研究了不同货币调控框架下同一政策工具的调控效力,以及同一货币调控框架下不同政策工具的调控效力。第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创新。本文第五章使用TVP-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运行周期的时变特征,并讨论金融监管从严导致影子银行规模收缩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该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变量的时变效应,有效地捕捉系统中的结构性变化和其他可能的非线性特征,相较于传统的线性模型更有利于实现第五章的研究目的。第三,研究结论创新。现有文献关于影子银行周期性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但较多文献认为影子银行具有顺周期性特征。本文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影子银行运行发生了顺逆周期转变情况。同时,现有文献多研究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带来的影响,本文则分析了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收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补充了针对该问题实证研究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