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微乳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参碱(Matrine,Mat),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苦豆子(S.alopecuroidesL)、广豆根(S.subprostrataChunetT.Chen)等的活性成分,与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槐醇碱(Sphoranol)、槐胺碱(Sophoramine)、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等同属四环的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生物碱。苦参碱是具有生物调节作用的生物碱,其分子结构含正性肌力作用基团,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炎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常用其注射制剂。近年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良好的抗细胞纤维化作用,可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预防。目前,尚无苦参碱的透皮吸收制剂上市销售。   微乳作为经皮给药系统之一,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1.对难溶性药物的溶解能力强,可形成较高的浓度梯度;2.微乳中药物的热力学活性增强,可增加药物对皮肤的亲和力;3.微乳中的成分可降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对皮肤的渗透。   本课题研究目的为:1.开发苦参碱微乳制剂,并考察其理化性质;2.考察苦参碱微乳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情况,为确定处方提供依据;3.测定苦参碱微乳制剂中苦参碱的含量,建立该制剂的质控方法;4.考察苦参碱微乳制剂的皮肤刺激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5.测定苦参碱微乳制剂经皮吸收后,在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和兔药代动力学参数,探明其体内过程;6.考察苦参碱微乳制剂经皮给药对增生性瘢痕的预防效果。   根据苦参碱在不同介质中的饱和溶解度,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情况,确定微乳的基本处方组成;通过绘制微乳伪三元相图,确定可形成微乳的区域;采用单纯形网格法对苦参碱处方进行优化并经离体透皮实验筛选,确定苦参碱微乳处方(以重量计),为油相(油酸)5%,水45%,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20%,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30%。考察微乳的物理性质,结果微乳组方合理,符合微乳制剂的相关要求。   以昆明种小鼠皮肤为体外透皮研究材料,通过考察比较四处方的各时间点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确定最终处方。结果表明,所制备苦参碱微乳制剂的经皮渗透效率可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建立GC-MS法测定苦参碱微乳制剂中苦参碱的含量,其标示量与测定量误差较小,符合要求。该方法具有分析效率高,准确性、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苦参碱制剂质控的常规方法。   采用同体自身左右对照方法,以兔为试验对象,考察微乳对皮肤的刺激性。实验表明苦参碱微乳经单次或多次给药对皮肤无刺激性,用药后能保证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和生理状态的正常,符合经皮给药制剂的要求。   以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GC-MS测定苦参碱经皮吸收后血浓度变化及其在心、肝、脾、肾、肺、皮中的分布情况。与腹腔注射相比,经皮给药可维持更长作用时间,可减少给药次数,有助于增加依从性;苦参碱微乳经皮吸收后,于肺和皮肤组织浓度较高,提示可用于肺纤维化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预防有开发潜力。   以兔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和背部经皮给予含相等量苦参碱的注射液和微乳,一定时间点耳切口取血,测定苦参碱血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半衰期分别为(3.25+0.74)h和(173.81±189.12)h,AUC(0-t)分别为(55757.28±6830.53)μg·L-1·h和(21948.23±2045.89)μg·L-1·h,苦参碱微乳经皮吸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可达39.36%。   兔耳全皮层至软骨膜损伤建立瘢痕模型,以不等量苦参碱微乳、空白微乳连续作用七天。瘢痕形成后将兔处死,切取瘢痕组织标本。瘢痕组织可见漩涡状结构和胶原结节,其间有少量炎性细胞,不同组瘢痕组织真皮层厚度有明显差异,提示苦参碱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预防瘢痕发展发生。  
其他文献
痛风症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作为一类抗痛风药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疗效远优于其它类型的抗痛风药物,然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病人的靶细胞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基因治疗的实施中,有四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寻找有效治疗基因,二
学位
本论文设计了一条既可区域选择性修饰诺维糖C3-OH,又可多样化合成诺维糖衍生物的合成路线。以L-(+)-酒石酸二甲酯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了关键合成彻块44(路线一)。从化合物44出发,经底物诱导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环氧化反应等5步反应完成了3-O-苯甲酰基-L-(+)-诺维糖42的合成(10步总收率17%)。对醛44进行简单的衍生化反应生成亚胺48后,经相似的合成路线,以总共十二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