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皮肤扩张方式对皮瓣组织结构及回缩率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y_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反复快速扩张、快速扩张和常规扩张对皮肤回缩率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的皮肤扩张方式。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6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月龄,体重2~3Kg,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动物分组: 随机将动物分为5大组: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A组、B组每组20只动物,按标本采集时间又分别分为5组:A1、B1,A2、B2,A3、B3,A4、B4,A6、B6;分别为在扩张完成后维持1周,2周,3周,4周,6周取标本,每组4只动物;C组16只动物,分为4组:C1、C2、C3、C4,分别为在扩张完成后维持1周,2周,3周,4周取标本,每组4只动物;D组5只动物,分为5组:D1、D2、D3、D4、D6,分别为植入扩张器后不扩张维持1周,2周,3周,4周,6周取标本,每组1只动物;E组1只动物,为不植入扩张器的正常对照组。 3.模型制备: 实验动物称重,2.5 g/L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25mg/Kg)。自两耳根后缘连线间横行切开皮肤;在头部皮肤与颅骨骨膜之间用血管钳钝性分离,植入50ml扩张器。自术后第3天开始扩张皮肤。A组:每天扩张1次,每天最终注水5ml,扩张过程:注无菌生理盐水20ml,维持30min,然后抽出20ml,间隔3小时,再注水20ml,照此反复3次,最后一次抽出15ml,以后每天重复以上的方法,10天完成注水;B组:每天扩张1次,每次注无菌生理盐水5ml,10天完成注水;C组:每3天扩张1次,每次注无菌生理盐水5ml,共注水10次,28天完成注水;D组:植入扩张器后不扩张;E组:不植入扩张器。 4.标本采集与处理: 4.1测定回缩率标本的采集 各组于标本采集时间点,动物全麻后于取材前剪掉动物头皮毛发,以白纸覆盖在动物扩张皮肤上,紧密覆盖会产生数个皱折,压紧皱折固定好白纸沿扩张范围同步剪下扩张皮肤与纸样,展平覆盖扩张皮肤的纸样,用分格法测量纸样面积计为S<,0>皱折痕迹形似数个三角形,皱折三角形总面积计为S<,1>,将剪下的扩张皮肤形状描记在白纸上,用分格法测量出面积计为S<,2>,扩张后面积计为S<,3>。 4.2光镜与电镜标本采集与处理 各组到取材时间后,全麻下在扩张皮瓣中央先切取1×1cm大小的组织块作为标本,后于此标本上切取1×0.1cm大小的组织块,将其切割成0.1×0.1cm大小的组织块,前者投入10%甲醛液中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4μm连续切片;后者置入4%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梯度酒精脱水,铀铝双重染色,环氧树脂618包埋,制成超薄切片。 5观察指标: 5.1大体标本肉眼观察 5.2回缩率的测定 扩张面积:S<,3>=S<,0>-S<,1>,回缩率:K=(S<,3>-S<,2>)/S<,3>×100% 5.3光镜观察 5.4电镜观察 6 统计学方法: 回缩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经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大体观察: 在扩张过程中,各实验组动物扩张皮瓣均未出现感染、血运异常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2.光镜观察: A、C两组在不同维持期的组织学表现较接近,均表现为表皮层厚度增加,表皮细胞核大而圆;胶原纤维断裂较少,在维持期2周时,断裂的胶原纤维渐恢复并呈条索状、整齐排列;至维持期3周时,已基本接近正常,维持期4周时即基本恢复至正常。而B组在维持期4周时也可观察到基本恢复,但在维持期1、2周可观察到大量的胶原纤维断裂,且表皮层厚度增加不明显,表皮细胞核相对较小,排列不齐。植入不扩组组织学表现近似于正常对照组。 3.电镜观察: 在维持1周时,A、B、C组基底细胞胞质可见少量的表面张力细丝,基底膜部分断裂,半桥粒数量很少;成纤维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A组的细胞功能较B、C组活跃。到达维持4周时,A、B、C 组基底细胞立方状,胞质内可见大量的表面张力细丝,基底膜基本恢复正常,半桥粒数量少;成纤维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大部分嵴或膜融合,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随着维持时间的延长,细胞功能活跃程度降低,A、C组较B组接近正常。 4.回缩率的变化 A、B、C、D组回缩率均高于E组(P<0.05)。 A、B、C组回缩率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 在维持1、2、3、4周,A、B、C组比较,A、C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维持1、2周,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维持3、4周,A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维持6周,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6周的A、B组与维持4周的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 结论:1.不同扩张方式扩张后,对皮瓣回缩率及皮瓣质量是有影响的。 2.反复快速扩张方式皮瓣回缩率小于快速扩张,皮瓣质量好于快速扩张。 3.反复快速扩张方式与常规扩张方式相比较,可缩短疗程,获取回缩率及质量相同的皮瓣。 4.反复快速扩张方式安全、有效、简便、疗程短,可在临床上试用。
其他文献
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出大幅升高趋势,汽车也成为社会交通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构成,对汽车质量的控制需要提高焊接工艺标准.基于此,本文先简单分析了几种常见焊接技术,然后详细分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体外破坏性实验,测试上颌第一恒磨牙在不同形式桩核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观察其牙折形式,评价不同桩核形式对牙体抗折力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方式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在此背景下不仅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更是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通过对科
机场塔台管制在飞机安全飞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机场塔台管制的职能,并通过明确机场塔台管制风险、制定突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民众生活及社会生产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基于此背景,配网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