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杀虫剂对中华稻蝗的毒性效应及生化机制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腿蝗科(Acridoides)、稻蝗属(Oxya Serville),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均有分布,是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破坏的影响,中华稻蝗的发生较为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为害。目前在中华稻蝗的防治中,利用化学杀虫剂防治仍为主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和开发绿色、环保型杀虫剂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了新型光敏杀虫剂—卟啉杀虫剂对中华稻蝗的毒杀效果并对其生化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以采自太原市晋源区的中华稻蝗为材料,分别用5-氨基乙酰丙酸(ALA)和原卟啉Ⅸ(PpⅨ)作用于不同龄期的若虫。用ALA作用于中华稻蝗后,试虫在施药后第一天即开始死亡,第二天和第三天试虫死亡达到最高峰,以后日趋减少,5天以后基本无死亡。同时对中华稻蝗不同浓度ALA处理组蝗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生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5-氨基乙酰丙酸浓度的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增高,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逐渐降低,且最高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5-氨基乙酰丙酸对中华稻蝗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诱导激活作用,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这两种酶可能与5-氨基乙酰丙酸的作用机制有关。用PpⅨ作用于中华稻蝗后,蝗虫在用药后当天即开始大量死亡,以后日趋减少,5天以后基本无死亡,PpⅨ对中华稻蝗的毒杀效果与其所用剂量呈相关性。同时研究了PpⅨ对中华稻蝗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检测了不同浓度PpⅨ处理组蝗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生化研究表明,PpⅨ施用于中华稻蝗后,能诱导激活蝗虫体内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通过研究卟啉杀虫剂对中华稻蝗的毒杀效果及生化机理,可以看出应用卟啉杀虫剂治理中华稻蝗不失为一种有潜力的、可行的方法,但是若将其实际应用于稻蝗防治,还需要在施药剂量、施药时间、生化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映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動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  关键词: 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有效提问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随着全世界自然环境的恶化,干旱已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及损失,对水稻生产影响尤其深重。全世界自然气候的恶性转变致使干旱发生的周期愈来愈短,程度愈来愈严重,对粮食产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其导致的粮食减产,可超过其它环境胁迫所造成的减产总和。干旱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影响因子,发掘抗旱资源、研究其抗旱机理、进而培育抗旱水稻新品种是缓解这一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东乡野生稻
炭样小单孢菌菌株JXNU-1是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所产单一组分的广谱抗生素对常见的G+和G-均有抑制作用,但其抗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引起水稻生产严重病害的水稻
秸秆组成成分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问题是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中国湖南省水稻秸秆和蒙古的小麦秸杆为研究材料。
乳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饲料、环保等领域中。随着以乳酸为前体的聚乳酸(PLA)的开发利用,乳酸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聚乳酸除具有聚苯乙烯相似的光泽度和加工性能外,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望解决世界性的“白色污染”问题。本文分别采用固态发酵和深层液态发酵法,研究了米根霉PW352以农副产物为原料获得高品质L-乳酸的最适制备工艺条件,为L-乳酸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并为聚乳酸的合成提供可靠原料
卵黄蛋白是甲壳动物胚胎和幼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源,因此它的合成、积累、多寡等对于胚胎和幼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离纯化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
对一种牛乳发酵剂--类开菲尔粒进行了活化培养、增殖研究,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类开菲尔粒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对类开菲尔粒进
本文对卵巢注射转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选择体成熟的ICR雌性小鼠,通过外科手术暴露其卵巢,用显微注射针将适量外源质粒注入小鼠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