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应泰主编《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冬,是清人所著明代史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比清廷官修《明史》早八十余年。在《明史纪事本末》问世前,《通鉴纪事本末》等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史料价值方面历来不受好评。这是因为它们仅仅依据“母本”单一史料编写,并无新的资料和史实,因此,值得称道就只有体例上的创新这一点了。与之不同,《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料来源突破了以往纪事本末体史书专据“母体”一部史书改编、史料来源单一的局限,在史料运用方面博采众史,用纪事本末体例重新编写了明史。正因如此,其史料价值被学界重视,甚至在明史研究中经常被当作原始资料运用。《明史纪事本末》全书共80卷,明十六朝重大历史事件,基本上均于涵括。它虽不是专门记述蒙古史的著作,但对明蒙关系上的重要事件都有专题叙述。这些专题基本按时间顺序记叙蒙古特别是明蒙之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史料集中、内容系统经常被研究者利用。因能力所限,本文不能对《明史纪事本末》全部内容进行史料学、文献学的研究。只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择取有关蒙古及明蒙关系的14卷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史料来源、史料价值等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试图“以一斑窥全豹”,发现其价值,评判其不足。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序言部分是本论文的铺垫,对作者谷应泰以及《明史纪事本末》的编撰、特点、版本、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对论文选题意义、难点、创新之处作了简介。第一章史源篇是对《本末》主要史源的探讨。对史源的探究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这部史籍的史料性质和价值。将《本末》与其他史籍相关记载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明史纪事本末》广泛征引了《明实录》等官方资料以及《宪章录》、《皇明通纪》、《鸿猷录》等多种具有较高水平和学术价值私人著述,文献资料分量较重。更为可贵的是,还充分注意到当事人之作和当代史著价值,间能参酌兵部档案、奏疏等第一手原始记录。总体上因其史料丰富、内容广泛而可补其他史书之缺。第二章辨析篇是本文难点所在。与其他史书一样,《明史纪事本末》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缺欠,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如,官名、人名、地名错误,年代系事错讹等,都降低了人们对此书的使用率和信任度。对于《明史纪事本末》史料的辨析,可以说是对其史料价值更深层次的探析,可以对他的史料价值作出更客观的评价。第三章考证篇是笔者发挥学科所长的尝试。从民族史的角度,择取重要史实与蒙古文文献史料进行互证,一方面彰显其史学价值,特别是在明蒙关系史研究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印证其不足,特别是涉及蒙古内部史实时所存在的局限。结语部分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和心得对《明史纪事本末》的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