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环境就一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也都强调了环境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无疑,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人,特别是人的环境意识。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围绕环境意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有关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的环境意识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开展对该群体的环境意识研究无疑将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鉴于此,研究以需要层次理论和ABC理论为基础,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运用导师科研团队在2014年至2015年间进行调研所获取的数据,以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为切入点,进行了影响该群体环境意识的因素探析及其环境意识提升路径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新型职业农民环境意识可以区分为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以及环境行为三个维度,且三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其具体表现为环境知识的提升将显著地改善环境态度,而环境态度的改善则会为环境行为积极性地提升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ABC理论,研究选取了相关的16个变量与上述三个维度进行了Spearman和Gamma检验,并验证了其中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农事时间、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教育支出、自身身体状况、培训参与、家人身体状况、子女情况、环境感知、养老保险对于环境意识三个维度的不同影响。最后,针对这一情况,并借鉴ABC理论提出了“以教育为先导、经济当支撑、环境文化新氛围来促进”的新型职业农民环境意识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