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和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我国农村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解放前的保甲制、建国初期的行政村体制、人民公社体制再到乡政村治几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国家与社会为表象的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是影响农村组织发展的内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组织呈现怎样的状态?是否残留着历史发展的痕迹?是如何由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形成的?这种博弈下的农村组织将走向何方?这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原因以及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提出了全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对相关文献的述评。本论文采用的是个案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鉴了结构/制度研究方法和参与观察法。   第三部分是对案例历史背景从利益博弈视角下的描述和对具体案例的利益博弈分析。   第四部分紧密联系第三部分的案例分析,以利益博弈为理论分析框架,展开讨论,提出以下观点:   我国农村组织的实际生存状态是各种利益群体相互之间的博弈形成的。   农村组织的现状主要呈现出多样性和准行政组织的特征。   农村组织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大量利益失衡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国家的政策重点由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向了强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部分是给出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出发点,立足实证资料,运用职业流动和职业地位获得的视角,考察了下岗职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于其再就业过程的影响情况以及
长期以来,苏里南以多种文化著称,其首都帕拉马里博一直反映该特点。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如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等,不胜枚举。此外,社会群体中族群群落的多样性以及近年来外
本文试图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简称低保)在城市基层社区的实施为背景,探讨权力在微观层面上的实践形态。本文中,居民、社区干部、街道干部为了各自的利益,围绕着“低
近10年来,在土地的“推力”和城镇的“拉力”下,农民不断谋求农业外就业,农村非农化深入发展。村级组织作为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织资源,是否适应并促进农村非农化的发
本文运用博弈的方法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展开政策分析,试图从理论上发现与解释政策低效与目标扭曲的原因,寻觅中国今天的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缘起,从方法论上为政
本文主要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主线,理清了结构化理论思想的孕育背景、结构化理论与相关学术思潮的关联及它与社会学主要流派思想的关系,并阐述和分析了结构化理论的主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