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原位癌患者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9月间实施宫颈锥切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选择术前无不孕症、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且解除避孕大于1年共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孕前门诊就诊的100例无宫颈锥切病史的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锥切范围、妊娠距锥切的时间间隔、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及妊娠情况: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50例获得51次妊娠,妊娠率为82.3%(51/62),对照组中89例患者获得91例妊娠,妊娠率为91.0%(91/100),两组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结局:a.观察组50例妊娠患者中,5例自然流产.45例已分娩患者中,7例早产,足月38例,胎膜早破12例,小于胎龄儿5例,36例行剖宫产术。对照组89例妊娠患者中,6例自然流产,83例已分娩患者中,6例早产,77例足月分娩,胎膜早破8例,小于胎龄儿3例,39例行剖宫产术。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早产率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将观察组按照锥切范围分为“大锥切”组和“小锥切”组,“大锥切”组早产、胎膜早破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较“小锥切”组明显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将观察组按照宫颈切除术至术后初次妊娠的时间间隔分为<6月组、6~12月组及≥12月组,3组已分娩病例中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将观察组按照锥切术式分为CKC组和LEEP组,两种术式术后发生不孕、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小于胎龄儿及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对患者的妊娠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使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增高,但不增加早产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妊娠距锥切时间间隔与不良围产结局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