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提供了更多便利,并以全新的方式在重新塑造着社会形态。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逐渐爆发出来,并通过一些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工具使得网络舆情频发,网络的隐匿性特征成为人们意见表达最好的“公地”,民众的话语权通过网络舆情的方式得到增强。但广大网民作为“有限理性”主体,在形成网络舆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网络谩骂、谣言、欺诈、“人肉搜索”以及线下不良行为等伦理问题,不仅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还容易冲击社会主流社会价值观。网络舆情中的伦理问题成为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话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无论是对于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相关问题的实践探索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文总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当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框架。选题背景上主要从互联网普及下的中国网民数量、自媒体等网络通讯工具等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冲击情况。选题意义上主要从国家网络监管层面的顶层设计、网络新媒体层面行业规范、个体在互联网应用中的网络公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现状上,对国内外在网络舆情中的主要伦理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本章中还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主要框架。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概念解析,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网络舆情的形成路径。在网络舆情的概念解析上主要对舆论及舆情进行了辨析,并对网络舆情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在网络舆情的特征上,主要从中心性与碎片化、快速性与反复化、功能性与滥用化几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在网络舆情的形成路径上,主要从网络舆情的发生过程,即孕育、高涨、消退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退网路舆情中的伦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在伦理问题上主要对一般个体网民、网络媒介平台、政府管理部门等三个主体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他们在网络舆情中产生伦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四章主要是针对前面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包括网络舆情的伦理构建原则以及现实规制路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不伤害原则、自由与善治原则、公开与效率原则;规制路径主要包括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个体层面等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五章是全文的小结。主要简要回顾了问题并对研究的不足面进行了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