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用套筒灌浆料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越来越受人们注视。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间的节点处理是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环节,而用于连接节点的套筒灌浆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等则是保证节点处性能的关键。为了保证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这就使得套筒灌浆料在各项性能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套筒灌浆料的材料类别,从灌浆料的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套筒灌浆料的研究现状,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定量的研究了胶砂比、水胶比、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的分析水胶比、胶砂比、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套筒灌浆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等参数的影响程度。研究成果如下:(1)减水剂对于灌浆料的流动性影响较大,适量的减水剂可以有效的改善灌浆料的流动性能,过量则容易导致灌浆料产生泌水。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存在兼容性问题。减水剂和消泡剂在使用时分别存在最佳掺量,当超过最佳掺量时,外加剂不再显示出显著的正面作用,甚至会使灌浆料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塑性膨胀剂对于灌浆料的流动性影响较小,但当用量达到0.05%会加剧灌浆料半小时内的流动度损失。(2)在一定范围内胶砂比的增加可以使灌浆料的强度增大,但超过1.2持续增加胶凝材料的用量,反而会因为骨料的减少,导致灌浆料的强度降低;胶砂比和水胶比的增加可以增加灌浆料的流动性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灌浆料在高水胶比时要比低水胶比对水更加敏感;改变水胶比对于灌浆料流动性的影响要大于胶砂比。(3)对于灌浆料中使用矿物掺合料,当单掺时,硅灰对套筒灌浆料早期强度提升作用最明显,矿粉则是对提升套筒灌浆料后期强度作用最明显。但是增加硅灰用量,会使得灌浆料的流动度迅速降低,而增加矿粉和粉煤灰可以提高灌浆料的流动性,且矿粉对灌浆料的流动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复掺矿物掺合料时,硅灰和矿粉复掺体系对套筒灌浆料强度提升最大,而粉煤灰和矿粉复掺体系对灌浆料的流动性的提升较为显著。(4)通过关联度计算,发现水胶比和胶砂比两个参数对于套筒灌浆料各龄期的强度,以及套筒灌浆料的流动性能,均发挥主导作用。早强型减水剂与灌浆料的抗压强和流动性能的关联度较大,其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消泡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同时对于强度的影响程度,膨胀剂要大于消泡剂,而对于流动性能的影响程度消泡剂大于膨胀剂。硅灰对于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粉煤灰和矿粉,对于后期强度的影响程度则小于粉煤灰和矿粉。粉煤灰与矿粉对于套筒灌浆料的初始流动性能影响程度基本相同,但是矿粉对于30min流动性损失的影响程度高于粉煤灰。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多个文件都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这决定了师范生在未来教学中至少要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师范生将更多地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开展教学,二是师范生要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本应是师范生在教师教育学习阶段深刻体验如何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承载,是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的关键
地铁线路建设是事关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交通发展的大项目,该项目在规划、建设、运营阶段由不同的单位完成,专业复杂,资料庞大,参与人员众多,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地铁
商业银行不仅是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中国
新麦16号(金博士1号)是新乡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2003002).该品种系1993年以豫麦13号为母本,内乡82C6为父本杂交,19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目前机器人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指的就是移动机器人以某种性能指标,根据路径规划算法搜索出一条从起始点到终止点的路径,同时在移动的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持续发展,现阶段急需一种具有长寿命和高功率的负极材料。钛酸锂(Li4Ti5O12,简称LTO)由于其零应变特性而有希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然而,LTO负极材料本身固有的低导电性使其在实际应用时倍率性能不理想。另外,LTO负极材料在低电压下循环过程中会出现的电解质分解现象缩短其使用寿命。本论文针对如何提高LTO的比容量及抑制电解质分解这两个难题,开展了LTO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
硫磺是最大的石油炼制副产物,据报道每年全球将产生6-7千万吨的废弃硫磺,堆积如山,无法处理。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硫磺一直是目前世界各国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直接
近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以其低成本和高灵活性在诸如无线覆盖,通信中继和数据传输等实际应用中备受关注。为了提高无人机通信系统的性能,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成为了研究各种无人机通信系统的热点。研究信道特性并建立相应的准确且易于使用的信道模型,对于UAV-MIMO通信系统的实际设计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