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风》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sdr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风》是“诗三百”十五国风之一,包括《葛屦》、《汾沮洳》、《园有桃》、《十亩之间》、《陟岵》、《伐檀》、《硕鼠》七篇。《伐檀》、《硕鼠》二篇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和较为通行的《诗经》选本,作为优秀“民歌”的典范而广为熟知,研究甚火。其他篇目则备受冷落,寂寂无名。《魏风》七篇诗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魏地的文学、文化面貌。我们试图以一个新的思路去研究《魏风》,把它置于一个大的文化生态,即古代魏文化,或更大的晋文化生态中去进行考察。
  地理生态对当地文化、文学形成有相当强的塑造性。不同地理特点造就了不同地域文化,而文学当然是这种文化生态的产物,同时成为这种文化生态的一部分,是对这种地理生态、地域文化的反应和折射。春秋吴公子季札聘鲁,观风听乐时就对《诗经》中的各个国风有过独到的评介,从中可看出“诗三百”中《风》诗正展现了各个区域的民风、民性。因此,《魏风》的研究应当考虑从古魏地的地理生态入手,进而了解此区域的地域文化特点,对于魏文化主体风格有个整体把握。比对《魏风》文本,二者相互阐发,互相印证,把《魏风》置于魏文化,推而广之于晋文化,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应该是研究《魏风》的正确客观的方法。
  论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章晋文化视野下的《魏风》,将考察《诗经》创作时代晋文化的状况,具体到魏地文化。其中包括魏地的地理生态和魏地的文化生态。从《魏风》诗中的山、水、植被、动物、农作物等方面入手考察魏农耕文化与山林文化结合的地理生态。从古文献中发掘魏地的民风和文化特点:俭啬而趋利的民风,以孝为核心的家族观念,抗争自然的刚强意志,当时魏地促狭的政治环境。
  第二章《魏风》综考,包括两部分。一对《魏风》与魏、晋的关系做考察,梳理出来《魏风》为魏诗非晋诗的缘由等,认定《魏风》创作于东周平王、桓王之间。魏是晋献公吞并前的姬姓魏,而非三晋的魏,但其文化应属广义的晋文化范畴。二对《魏风》七诗诗旨作简单的考察,明确其多刺、多忧的文化渊源。
  第三章文学视野下的《魏风》,从文学角度研究《魏风》。一对《魏风》诗创作关注下层民众的特点,二对其诗中的艺术手法,比如“据实构虚”和诗中的“赋比兴”进行具体分析。三对诗用词、用韵加以考察和评点。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诗经》地理学是《诗经》学的一个门类,从文献记载看,最早由诗歌辨别地理的可以追溯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开启这一学科领域研究的则是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和郑玄的《诗谱》,此后历代《诗经》著述几乎都对《诗经》地理有注释和论述。王应麟的《诗地理考》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诗经》地理的专著,在《诗经》地理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库所录《诗经》地理学专著仅此一部。在其影响下,清代《诗经》地理研究蔚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