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化学教育管理述论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化学教育及管理问题是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相关研究既取得一定成果,又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利用现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中国学制史料》等文献、论著,着重对晚清化学教育及课程设置的基本事实进行了梳理,力图揭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及特点。本文共分六章,基本思路和内容是: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我国虽没有正规的化学教育,但在许多科技著作中却存在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洋务运动时期,特别是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前夕,我国新式学堂相继开设了化学课程及化学教育。20世纪初年,清政府先后制订颁布“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为我国大学、中学、小学开设化学、物理等课程,并提供了管理政策依据。本文通过六章分析论述,提出的初步结论是:晚清七十年间,随着新式学堂的初步建立和发展,我国近代化学课程及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成为一个新兴而独立学科专业。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代化学教育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且对我国近代化学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及作用。
其他文献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任务.如何理解知识产权这四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战略定位问题.知识产权创造是源头,
目的:本研究在原始研究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分析,寻找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危人群的筛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19年10月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ISI)、the Cochrane Library(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
在英语教学中用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选择包含有目的语文化方面的相关教材,注重那些"文化内涵词",把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作对比学习,以及利用电影、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