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接受学习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依据新课程理念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引导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转变。这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是高考江苏政治卷考核目标的要求。基于此,论文以高考江苏政治卷2014年第37题、2015年第35题为例,探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经济生活》探究式教学指的是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日常经济生活中的观察、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培养经济观念、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从而活化经济生活知识,促进学生和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当前,《经济生活》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探究形式化、探究过程和结果难以兼顾、学生间探究效果参差不齐、受教学资源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等。因此,如何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是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贯彻《纲要》指导思想和目标的需要。从2014年和2015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的命题特点来看,创新的特点突出,更加注重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试题与生活热点联系更加紧密。而2014年第37题则属于新题型尝试,需要适当的论证和表达,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2015年第35题则融入了探究元素,将图表与构建模型相结合,需要读懂图表并完成计算,在此基础上画出图形和判断出口商品结构,最终阐述如何完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考江苏政治卷2014年第37题、2015年第35题的命题特点,启示《经济生活》探究式教学既要推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又要关联探究过程和结论、把握好“度”,还要精心设计教案潜移默化地将经济生活知识渗透到生活中。为此,《经济生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应该包括,深化对江苏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的解读,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研究能力,利用数学知识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开展探究训练,培养开展课堂探究所需的探究能力。而论文设计的《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课例,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实施策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