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等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宿主肝功能损伤、血清HBVDNA清除和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HBc-IgM定性结果随机分为两组(25例HBc-IgM阳性者为实验组;10例HBc-IgM阴性者为对照组),分别以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比色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荧光素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统计学分析用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血清HBVDNA原始检测值和变量变换后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 同时动态观察了10例HBc-IgM阳性患者的血清ALT、AST、HBVDNA、IgG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等指标,31(30.80±12.60)天后复查,并将结果分别与其第一次检测结果和前述10例HBc-IgM阴性患者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HBc-IgM阳性患者前后两次参数间统计学分析用配对t检验(两组血清HBVDNA拷贝数取对数后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HBc-IgM阳性患者第二次检查结果和HBc-IgM阴性患者检查结果间参数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