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斯氏狸殖吸虫感染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模型,研究细胞凋亡与肝脏损伤的分子机制,探讨秋水仙碱治疗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揭示秋水仙碱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缓解肝脏的损伤。[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三氯苯达唑治疗组,秋水仙碱低剂量治疗组,秋水仙碱中剂量治疗组,秋水仙碱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腹腔注射10个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进行感染建立动物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建模8周后,除正常组与模型组外,其余每组按照200mg/kg/d的剂量三氯苯达唑灌胃,连续灌胃4天后,秋水仙碱低剂量治疗组(0.15 mg/kg/d)、秋水仙碱中剂量治疗组(0.20 mg/kg/d)和秋水仙碱高剂量治疗组(0.25 mg/kg/d)秋水仙碱灌胃8周。治疗完成后,各组麻醉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HE染色判断肝脏损伤程度,QPCR和Western boltting检测细胞凋亡途径相关因子(caspase-3、Bcl-2、Bax、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HE染色肝组织病理形态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肝脏细胞水肿变性较为明显,肝细胞浸润较重,肝血窦狭窄,汇管区炎性细胞增多;正常组组与模型组、三氯苯达唑治疗组比较,肝脏细胞水肿变性、浸润减轻,炎性细胞减少;秋水仙碱治疗组中,炎性的病理学特征进一步缓解,存在剂量依赖性。QPCR结果表明:在模型组中,促细胞凋亡的因子caspase-3、细胞色素C和Bax的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加,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降低;秋水仙碱治疗后,caspase-3、细胞色素C和Bax的mRNA表达下调,其中caspase-3、细胞色素C的mRNA表达存在剂量依赖性,Bax的mRNA表达与治疗剂量无明显关系,同时bcl-2的mRNA表达上调,具有剂量依赖性。Western Boltting结果揭示:caspase-3、细胞色素C和Bax的蛋白表达在模型组与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均高于正常组,bcl-2蛋白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秋水仙碱治疗后,caspase-3、细胞色素C和Bax的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其中caspase-3,细胞色素C在秋水仙碱治疗后中随着治疗剂量的升高,其表达量逐渐降低,Bax在秋水仙碱治疗组中表达量与治疗剂量无明显关系,bcl-2蛋白表达在秋水仙碱治疗中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1.斯氏狸殖吸虫可以导致肝脏炎性反应及肝细胞水肿变性。2.斯氏狸殖吸虫导致肝脏炎性反应可能通过诱导肝细胞的凋亡,从而引起肝脏的损伤。3.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导致的肝脏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因此,三氯苯达唑杀虫后进行进一步抗细胞凋亡治疗仍有必要。4.秋水仙碱缓解斯氏狸殖吸虫导致的肝脏损伤与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在0.15 mg/kg/d至0.25 mg/kg/d的剂量区间内,其抑制凋亡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5.秋水仙碱抑制肝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