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房颤的发病率高达40~50%,二尖瓣疾病高于主动脉疾病,二尖瓣关闭不全高于二尖瓣狭窄。持续性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功能减退及左房扩大而上升。 临床研究显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左房扩大和左房压力增加是其导致房颤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有关风心病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Harada等、Sueda等,李莉等及汪曾炜等对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术中多导心外膜标测显示,左房主要为房扑心律,右房主要为房颤心律,认为风心病房颤起源于左房,推断左房有规则的机动波阵面(wave front)沿Bachman束、左房后部和房间隔至右房,多发性波阵面在不同时间经过不同径路彼此互相干扰形成右房复杂和致密的颤动。尚不完全明了风心病右房颤动的病理基础。 在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中,许多因素均能够使右房心肌发生病理改变,包括风湿活动本身、年龄、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返流量、心功能状态及左房和右房前后负荷的改变等,如果要对右房颤动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须在其它因素病理影响基本相似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步骤: 一、限定风心病影响右房病理改变的因素 目的:建立风心病房颤与窦性心律临床因素的可比研究。 本部分选择29例风心病二尖瓣单瓣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有无持续性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13)和窦律组(n=19)。设定剔除标准,对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主要结果:两组之间的年龄、风心病程、FS、EF、右房容积、中心静脉压、二尖瓣返流量、三尖瓣返流量、肺动脉嵌压、左房大小及二尖瓣口面积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本研究选择临床病变程度相同患者,根据有无持续性房颤分为房颤组和窦律组,统计分析两组临床因素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为进一步研究持续性房颤与风心病患者右房病理改变的关系奠定了基 第二军医大学 摘 要 硕士答辩论文 础。 二、风心病患者持续性房颤与右房心肌病理变化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有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右房病理改变,探讨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右房易房颤的病理基础 方法:将29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按照有无持续性房颤分为房颤组uF 组,n13)及窦律组uR组,n16人术中切取右房心肌标本,应用光镜及电 镜测形技术进行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 主要结果 1、光镜研究:两组患者右房心肌均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不同程度的细 胞肥大及心肌细胞排列紊乱,但没有发现风湿小体。测形发现,两组之间间质 比例及细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2、电镜研究: 门)线粒体:AF组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峙断裂和崎溶解,体积缩小,测 形发现,与SR组相比,AF组患者线粒体体积缩小,出现线粒体外膜的皱缩, 房颤与线粒体体密度、比表面、平均面积、平均周长存在明显联系。 Q)肌原纤维:肌节长短不一,出现过度收缩的肌节,在同一束肌原纤 维可以有不同的收缩状态;有不同程度的肌溶解;发现明显的肌丝脱失现象及 “ Z”带物质的蓄积。房颤组肌溶解及脱肌丝现象较窦律组明显。定量研究发 现,AF组肌原纤维体密度明显小于SR组。 门)闰盘结构:AF组患者右房心肌闰盘缝隙出现裂开,缝隙中出现髓 样、絮状物质。 (4)心房特殊颗粒(ASG):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ASG形态、数量及体积 上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有无持续性房颤其线粒体、肌原纤维及闰盘 的形态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显示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右房房颤不仅是功能性的 改变,还有其右房病理的基础。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风心病右房房颤的病理基 础及探讨风心病持续性房颤对右房病理影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