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社会责任框架下探讨三级公立医院的职责及实施动力,包括:(1)界定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及分类;(2)探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动力机制;(3)分析三级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及动力现状;(4)提出三级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优化路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web of Scienc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期刊、论文,通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等收集政策动态信息、资料汇编等。2.现场调查法:(1)半结构式访谈:邀请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医疗机构负责人、学者等10人,围绕公立医院是否该承担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来源等主题开展访谈。(2)专家咨询法:通过10位专家对三级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与意愿进行评分,最终确定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类型。(3)问卷调查:一是医务人员调查,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6名医务人员展开,调查内容为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评分;二是患者调查,在广州市某医科大学2家附属医院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共561名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体验,对过度医疗的认知及评价等。(4)典型案例法:选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3家附属医院,搜集其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医学教育、科研等活动的材料。3.二手数据法:选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等数据,分析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趋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等信息。4.数据分析方法:对定性资料采用Nvivo12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内容分析法及扎根理论编码;采用SPSS19.0对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1.扎根理论结果显示:公立医院存在的本质是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是政府履行其在医疗领域责任的形式之一。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本质是承担其角色(应该)责任。2.根据应该-能够-愿意三个维度,三级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应考虑能力边界和承担意愿。因此在社会责任(角色/应该)的基础上,按照专家对三级公立医院履责能力评分≧3,履责意愿≧3的划分标准,本研究将三级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分为4类:能力支持型、意愿支持型、完全支持型及非支持型。3.三级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来源于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显性约束力及隐性约束力4个方面。本研究归纳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17个动力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动力因子主要由内外部两组变量组成,外部变量包括:政府投入和政府考核导向、法律法规和医保政策、舆论监督和行业组织监督、患者选择和满意度评价、来自其他医院的压力;内部动力主要包括医疗行业特性和公立医院属性、医院管理者和员工层道德动机、医院形象品牌和可持续发展等。4.对三级公立医院的实证研究显示:能力支持型社会责任表现良好;意愿支持型社会责任--医务人员权益保护效果不如人意;完全支持型社会责任除医学科研表现较好,三级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与分级诊疗政策背道而驰,且医疗服务质量并无明显优势;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门诊和住院诊疗活动中,过度医疗较普遍存在,间接印证非支持型社会责任--控制医疗费用的履责表现较差。【结论】1.公立医院存在的本质是政府责任的延伸,具有天然的“利他性”和社会效益,由此决定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其角色定位密不可分。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同时受限于履责能力与履责意愿,因此形成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不同类型,不同社会责任类型的形成与履行动力有差异。2.结合动力机制对三级公立医院履责表现进行分析,由于政府投入逐步增加且导向为基本公共卫生及人才培养等任务,绩效考核针对人才培养及医学科研等,解释了公立医院以上社会责任的履行较好;而由于医保机构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管有效性不足,行业协会、患者及公众对医疗质量的监管流于形式,导致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并无优势。此外,公立医院的品牌与形象管理意识不够、管理者/员工的道德动机弱等原因,造成履责内动力不足。3.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优化有赖于公立医院内外部动力的推动。外部动力方面,通过明确的契约关系确立政府与公立医院的权责关系、明确医保作为“公共契约”购买方对医疗质量监管的职责、促进公开的社会信息披露及社群治理;内部动力方面应平衡医院内部治理权力架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各主体形成合力推动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创新与不足】创新:1.探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本质:本研究以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本质为研究起点,在深度访谈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提炼,奠定研究基础。2.构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模型:以政府赋予公立医院的使命--公立医院的角色责任为基础,结合应该-能力-意愿三个维度,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分为4种类型:能力支持型、意愿支持型、完全支持型及非支持型。该分类对理清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边界及实施动力提供了新的视角。3.构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动力模型:根据内/外驱动力、显/隐性约束力来源,结合对医务人员开展的社会责任动力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动力因子,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优化路径提供参考方向。不足之处:1.本研究根据应该-能够-愿意三个维度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进行分类,具有较强的研究者选择偏好,理论基础较薄弱,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深入论证。2.本研究分析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动力因子并初步阐述了其作用机制,但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缺乏公开的信息数据,未进行深度的定量分析。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拟从该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