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应用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相比较,评定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共收集整理湖北省中医院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41例新鲜尺骨鹰嘴骨折,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10例,硬物直接击伤5例,跌伤4例;左侧15例,右侧26例;骨折按Colton分型,其中Ⅱb型29例,Ⅱc型12例。为便于比较及增加可比性,所有纳入病例均无合并冠状突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间骨折、桡骨小头等其它部位骨折及神经血管等损伤。开放型骨折及病理学骨折均不在资料范围之内。且患者无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2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后,并将患肢置于胸前,止血带充气至35kpa。取肘后正中切口,自鹰嘴顶点上方2厘米沿尺骨嵴向下延伸,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将皮瓣稍游离后向两侧牵开,暴露骨折端。准确复位骨折,选用巾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分别处理如下:2.1克氏针张力带组选择2.0~2.5mm克氏针2枚,沿尺骨纵轴经鹰嘴自近端向远端平行钻入,通过骨折线,并穿透对侧皮质,进针深度6~8cm,针尾保留长度0.5~1.0cm;在骨折线以远3~4cm处的尺骨嵴上横行钻孔,穿入1.0mm钢丝,“8”字形交叉绕过克氏针针尾,抽紧打结并贴于骨面;克氏针针尾折弯45°以上,旋转后轻击贴于鹰嘴骨面。被动屈伸肘关节视固定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剪短钢丝游离端,并将钢丝弯贴骨面。2.2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组将大小合适的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置入冰盐水中3~5分钟,并将加压固定枝打开一定角度,其角度应与髓内固定栓垂直,自鹰嘴尖处钻一直径约2mm的骨孔,依据加压枝长度在尺骨干两侧各钻一直径约2mm的骨孔,在尺骨鹰嘴顶部插入髓内导向固定栓,将加压固定枝钩分别放入尺骨干两侧的骨孔中,以40~50℃热盐水冲洗骨折部位,同时配合消毒盐水纱布热敷,记忆合金加压内固定器迅速恢复原形,活动肘关节见骨折固定好,肘关节活动不受限。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血、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术后患肢无需外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收集两组病人在病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数据,并按尺骨鹰嘴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得以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随访8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在病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可认为两种治疗方法在一般性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两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组优11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48%;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固定方法在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两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组优14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24%;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固定方法在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结论】记忆合金加压固定器同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一样也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Ⅱb型、Ⅱc型尺骨鹰嘴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