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体验”在博物馆公共美育活动中的实践和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博物馆事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中,博物馆教育的功能也一直在不断地丰富,教育模式从最开始的单一传导转向互动体验,并且教学目标也在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变,博物馆文化的意蕴正在得到升华。根据当下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走向,探讨如何为公众搭建更具开放性的公共美术教育平台,以及怎样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环境中,组织策划具有人文性质的公共美术教育活动项目,是促进博物馆教育更好发展的关键。本论文立足于博物馆教育的研究范畴,从哲学理论中的“知性”和“体验”的定义、内涵出发,探讨“知性体验”在人认知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效用以及身体参与的经验过程,结合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和实践性要求,立足国内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形式与特点,通过考察收集的具有“知性体验”范式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和教育模式转向归纳,提出深化公众的参与体验,达到从教谕式向建构式、陈列展示向情境场域和从纯艺术向多元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转变,并由此激发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进而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的思考。同时,就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案例中得到,“知性体验”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方法途径,而知性思维是当代博物馆公共教育实践的内在机制,通过“知性体验”博物馆教育活动思考丰富学校教育空间和对广大社会群众的教育浸渗意义。
其他文献
营造鲜明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歌剧至关重要的承重点,由人物形象搭建出的桥梁才是唯一通向一部歌剧成功与失败的主要观点。   法国作曲家比才和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同属欧洲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迎来经济文化大发展,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随着都市报的兴起,媒体市场化运作时代的到来,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都市报改变了以往党报独大的局面,打破了中国报
期刊
期刊
通过对WD-400型挖掘机3例人为电气故障的诊断分析,探索4m3电铲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 Through the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man-made electrical fault in 3 cases of 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