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的飞速扩张,土地污染面积随之激增,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危害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和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在前期文献总结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一工矿区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重金属污染耕地对农作物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结合单因子指数、Nemero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人体健康风评估等方法对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当地居民健康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对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的机制进行了探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从土壤重金属单污染指数来看,研究区域中Pb、Cd、As的污染较为严重,Zn的情况相对乐观。土壤调查的54个点位土壤重金属综合指数P_综均高于3,属于重度污染。由于Cd、As对研究区土壤污染的贡献率较高,土壤中重金属积累量很高,皆表现为很强的生态危害。2、对比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大米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35.0%、55.0%和100.0%;玉米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2.5%、0.0%和0.0%;小苦菜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00%、60.0%、100%;小米菜Pb、Cd和As的超标率均为100%。Zn未出现超标现象。蔬菜对重金属,特别是Cd的吸收能力一般高于谷物类作物。3、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与pH、阳离子交换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As外,三种重金属Pb、Cd和Zn的有效态均随总量增加而增加,且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各重金属有效态均随着pH升高而呈减少的趋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效态Zn、As占比表现为负相关,与有效态Pb、Cd占比表现为正相关。4、通过分析影响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因素,表明可交换态As和铁锰态As、可交换态Pb和有机态Pb、铁锰态Cd、可交换态Zn是水稻易于吸收和利用的形态,如果能控制上述形态的形成,则水稻吸收重金属的来源会大大减少;除了水稻中Zn和CEC之间的负相关外,Pb,Cd和As与土壤CEC呈正相关。说明土壤内多种重金属的吸附态对水稻而言也表现生物有效性。水稻土中各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只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态Cd与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当地居民日均经食用摄入Cd量超过暂定每日摄入量标准PTDI,达PTDI的157.1%。Pb、Zn、As元素未超标。使用USEPA风险模型评估当地成人和儿童食用当地大米和蔬菜的健康风险。表明居民摄入大米和蔬菜的致癌、非致癌风险系数HI均远远超出USEPA和ICRP上限,且儿童非致癌风险相较于成人更高,应引起重视。同时Cd的致癌风险占比最高,说明Cd是导致研究区域人体致癌风险的首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