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就一直受到毒品的危害,并且每年的强戒人员数量都在不断上升,虽然政府禁毒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吸毒现象。强戒人员的不断上升,导致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棘手。而作为政府,在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管理问题上也显得力不从心。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我国政府以及法律对强戒人员的定位导致社会对强戒人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标签意识。简单地说,一旦某个人被认定为强戒人员,那么他的社会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会被社会大众认为是心理存在缺陷的人。通过分析政府对强戒人员的管理措施,基本上都会把吸毒定义为严重违反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行为。事实上,强戒人员对于毒品的依赖,更多的是生理上的依赖,是大脑对于毒品的依赖,并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和控制的。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改变了对强戒人员的定位,将其视为存在功能缺陷的病人,采用的是治疗的手段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而不再使用惩罚、监禁、隔离等手段。本文首先对课题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明确了毒品、戒毒、强制戒毒以及回归社会等相关概念,并介绍了社会标签理论、再社会化以及回归社会心理学以及戒毒矫治的理论基础。从强戒人员的数量、吸食毒品种类、涉毒范围和强戒人员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广东省强戒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其回归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从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强戒人员回归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广东省强戒人员回归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国外对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管理方式及启示,提出了如下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帮教机制建设,主要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的安置帮教机制和建立三位一体的帮教体制。二是,加强对强戒人员的动态管控。强戒人员在回归社会之后,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测,防止其走向复吸道路。三是,提出了构建无毒社区的新思路。四是,完善强戒人员的就业模式。为强戒人员再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建设戒毒康复基地,鼓励强戒人员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