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既是一个让学习者与其亲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加工与思考的过程,又是一个构建和解码作者意图的阅读过程。David Nunan (1989)提出:“优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把自己原有知识背景与课文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然而,英语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仍不尽人意。《新英语课程标准》(2003)规定: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因此,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焦点,英语阅读技巧的培养进而成为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进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模式,探索和研究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而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模式来探索符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路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社会环境中合作学习,强调社会互动中建构知识的关键作用。它认为,脚手架互动学习有利于学习者间和教师与学生者间的互动与帮助,英语阅读是在同伴指导下、教师帮助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提出了影响有效教学的四个主要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这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存在。近十年,尤其是Williams和Burden外语教学的建构主义模式产生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广泛被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许多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王艳,2006; Doorlittle,1999; Tappan,1998; Greenwood等1988; Smith,1986; Greenwood; 1989……)。王艳(2006)利用Williams和Burden的社会建构模式进行了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自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以前。受其启示,作者试图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中。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富有实践意义。首先,从理论方而,尽管Williams和Burden提出的建构主义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并倡导了脚手架的作用以及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和教师双放角色的不同。但是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还缺乏具体性,和具体可操作性。下面将这项研究的步骤做一个简要介绍:首先,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和以相关的教学研究为根据,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然后将通过教学实践验证理论的价值及其假设,实验单位为石家庄市赵县第一中学,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实验中,一个班为实验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为控制班,作者仍用传统的3P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教学。在实验中,作者通过对这两个班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所搜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前测中各项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为双测检验(P>0.05)。从检验值中显示出这两组同学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平行的;而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为双测检验(P<0.05)表明实验组同学和控制组同学的阅读能力相比,其阅读能力提高是否显著。由此,作者试图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作者所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否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日后是否可被用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