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钢CSP热轧板晶粒取向抑制剂的析出行为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紧凑式薄带生产工艺(简称CSP)生产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简称Hi-B钢)由于流程短、能耗低、工序简单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各大钢企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某钢厂提供的CSP工艺生产的Hi-B钢铸坯和热轧试样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显微镜、EBSD技术、TEM技术研究了铸坯和热轧板的显微组织、宏观和微观织构以及抑制剂的大小、分布和种类;分析了热轧过程中晶粒取向的演变以及抑制剂的析出行为;以经典形核理论为基础,以MnS为例,建立了CSP热轧过程中第二相粒子析出的理论模型。论文内容将为Hi-B钢最终实现CSP工艺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帮助。  CSP热轧Hi-B钢板织构强度比传统热轧板织构强度高,表层以{110)面织构为主,观察到了少量取向较为严格的Goss晶粒,同时含有少量黄铜织构和铜型织构等,取向严格的Goss晶粒与黄铜晶粒和铜型晶粒相邻。  由于冷却到了室温,铸坯中出现了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含Cu颗粒,热轧板中同样发现大量细小弥散的含Cu析出相,可以充当抑制剂,含Cu、Al、Mn复合析出相尺寸较粗大,难以起到抑制剂的作用。  以经典形核理论为基础,结合CSP热轧工艺特点,建立了改进的Hi-B钢CSP热轧过程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模型。通过引入更加准确的形核位置得出较为准确的相对形核率计算方法以及相对准确的NrT曲线和PTT曲线。对MnS析出的模拟结果表明,位错形核是MnS沉淀析出的主要机制,MnS沉淀析出的最大形核率对应的温度为750℃;当析出温度为800℃时,MnS在位错上析出最快,当析出温度为750℃时,MnS均匀析出最快,若通过控制CSP热轧过程,实现卷取温度在750~800℃区间范围,理论上可以得到最大的MnS析出粒子密度。
其他文献
过分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锂离子电池(LIB)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清洁的储能和能量转换装置,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设施和
天然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天然砂资源短缺的同时,采石场加工碎石产生大量的石屑,占用场地且污染环境。石屑与天然砂有着相似的物理性质,是比较适宜
本文根据汽车用钢等冷轧产品的市场需求,结合贝氏体钢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发展应用前景,设计并制备了两种不同Fe-C-Si-Mn成分系列低碳贝氏体钢,其中钢种A单独添加微合金元素Mo,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适用于蓝光和近紫外光LED芯片的钇铝石榴石黄色荧光粉和硅酸锶钡掺铕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粒度分析仪测试和光谱仪检
目的探讨制备的具有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肝癌双重作用的多柔比星(DOX)偶联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表征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共价偶联DOX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LGA-PEG)嵌段共聚物,合成DOX-PLGA-PEG,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和磁共振法验证酰胺键是否形成。利用透析法,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DOX-PLGA-PEG纳米胶束。通过物理吸附法,将肝癌特异性抗体HAb18 F(
目前能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氢能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其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电能和太阳能制氢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特别是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在进展期骨肿瘤及软组织肉瘤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国产的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等也通过全国单中心或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
材料的失效大多始于材料的表面,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发展表面强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面纳米化低温渗氮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表面强化手段,能够改善材料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