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针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反倾销案件频频发生。具体来说,外国对华的征收反倾销税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贸易效应:贸易调查效应、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本文利用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反倾销对我国化工产业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以2008年美国对中国柠檬酸及柠檬酸盐反倾销案为例,分析了反倾销对化工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笔者在中国贸易救济网上搜集了案例相关的详细信息,并搜集了2007年-2018年立案前后11年之间中国、美国以及其他主要的中国柠檬酸产品出口国和美国柠檬酸产品进口国的出口额数据,并通过图表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相关贸易数据可知,美国对中国柠檬酸产品的反倾销措施产生的上述五种贸易效应都十分显著。继而,利用1995-2012年海关HS六位税则号的基础化工产品出口数据,借鉴Prusa(1999)、鲍晓华(2007)所建模型并进行修改设定并构建实证模型,试图考察相比反倾销立案当年,后续五个年度的贸易水平的变化。本文共整理出来自38个案例中40个产品前后8年(立案前两年、立案当年、立案后五年)中国出口的HS六位数编码数据,并通过中国贸易救济网整理出案例相关的案件名称、立案时间、申诉国/地区、HS编码、税率、裁决结果等信息。实证结果显示,反倾销措施实施后中国化工产品对申诉国和非申诉国的化工产品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和出口价格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进而得以验证反倾销产生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大体可以看出,由反倾销措施带来的贸易破坏效应在往后的几年中会一直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反倾销实施后的连续五年中,中国对申诉国整体的出口金额和数量所占的市场份额明显减少,出口单价明显增加。反倾销也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持续的贸易偏转效应,实施反倾销后连续五个年度,中国对非申诉国整体的出口金额和数量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出口单价都有明显增加。与对申诉国产生的破坏效应相同,反倾销调查对非申诉国出口数量产生的的偏转效应最为显著,在对申诉国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同时中国也将大部分涉案产品的出口转移到非申诉国地区。针对目前中国化工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努力。政府要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建立多重反倾销应对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并在国际上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企业要提高化工产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转变国际经营战略,实施跨国经营走出去,增强反倾销意识,积极应诉反倾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