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末民初传统佛教陷入低徊徘徊局面的情况下,欧阳竟无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1922年创办了一所集教学、刻经和佛教研究于一体的机构——支那内学院。内学院以“充人之的”为教育目标,以“西方学”和“为人学”为教育宗旨,组织起以“五科佛学"为核心的完备教学系统,开创了以居士团体为主的佛教教育和研究体系。通过“讲学以刻经”的方法,在前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内学院先后培养佛学专门人才二百余人,先后出版《藏要》三辑,收佛典50余种,300余卷,成为近代佛教教育和研究的重镇之一。 本文写作继承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以重现历史原貌为旨归,充分调查并挖掘与近代佛教相关的各类书籍刊物,力求获得和使用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疏理排比,审核比较,重新发掘欧阳竟无的佛教教育实绩和支那内学院的历史并评判其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本文将欧阳竟无定位为佛教教育家,通过对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分析整理,疏理出他的佛教教育思想,通过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实践、办学方法等各方面逐个考察,将其佛教教育思想整理为一个完整体系。揭示出欧阳氏的办学思路——“讲学以刻经”——的独特价值。 本文将欧阳竟无及其开创的支那内学院定位于整个近代学术的背景之中,以欧阳竟无为核心,考察与欧阳氏有密切关系的杨文会、章太炎、梁启超、沈曾植等人对佛学的研究、支持和宣传,揭示近代居士佛学迥异于明清居士佛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