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讨论了发生在多孔介质蒸发过程中影响蒸发过程的两个重要物理机理。首先是毛细失稳现象。在实验中观测到,随着多孔网络蒸发的进行,液相能够入侵气相占据的孔隙,并且夹断形成一个气泡,该气泡持续移动直至达到稳定。由于多孔网络中存在润湿性的非均一性,而且孔隙的尺寸也大小不一,因而导致了不同弯液面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毛细失稳现象。毛细失稳现象诱使的两相驱替过程的时间尺度远小于蒸发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本文细致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发生在多孔介质蒸发过程中影响蒸发过程的两个重要物理机理。首先是毛细失稳现象。在实验中观测到,随着多孔网络蒸发的进行,液相能够入侵气相占据的孔隙,并且夹断形成一个气泡,该气泡持续移动直至达到稳定。由于多孔网络中存在润湿性的非均一性,而且孔隙的尺寸也大小不一,因而导致了不同弯液面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毛细失稳现象。毛细失稳现象诱使的两相驱替过程的时间尺度远小于蒸发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本文细致地分析了毛细失稳过程中各个弯液面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毛细失稳过程中,由几何突扩导致的阻碍弯液面移动的毛细阀效应被残余液相的存在极大的抑制,这一孔隙尺度机理进一步有利于毛细失稳过程的持续发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毛细失稳诱使的两相驱替过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同时考虑毛细力、粘性力、惯性力以及毛细阀效应的孔网络模型,而惯性力在之前的孔网络模型研究工作中几乎没有被考虑过。孔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较好。基于这一新的模型,本文还对比了考虑和不考虑惯性力的两种情况的模拟结果,从而进一步考察惯性力的作用。第二个重要的物理机理是在多孔介质蒸发过程中存在的连续与间断角液膜。本研究建立了考虑这一因素的孔网络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孔网络模型以分析连续与间断角液膜对蒸发过程的影响,这三种模型分别是考虑连续与间断角液膜的动态孔网络模型和准静态孔网络模型,以及不考虑角液膜的动态孔网络模型。其中,第一个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最好。而且分析证明,当角液膜存在时,即使对于尺寸较小的多孔网络,粘性力的作用依然需要被考虑。连续角液膜可与蒸发表面相连接从而使多孔介质维持较高的蒸发速率,但是连续角液膜可以被局部凸起的几何结构导致的毛细剪效应打断。
其他文献
飞机穿越含有大量过冷水滴的云层时,会与过冷水滴发生碰撞,发生撞击的部位可能会发生冰层的累积,这一现象被称作飞机结冰。研究发现,飞机发动机结冰造成的恶劣影响要远大于其他迎风部件。发动机流道中的冰会使发动机的推力减小,恶化发动机流路,降低了进气道的效率,由此可能产生发动机的失速、喘振等危险,严重影响飞机安全。因此,对航空发动机进气部件进行结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的飞机穿越含有
当今中国基础建设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建筑设施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就需要项目能按计划及时完成。这样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不能结合地理信息与建筑细节信息,同时在三维数据加载的过程中PC端和移动端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有:第一,GIS数据格式众多,主要面向宏观地理信息;BIM数据对应着建筑内的各个真实构件,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占地面积大、子项工程多的大型建筑工程逐渐增多。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内部的运输系统十分复杂,也引发了较多交通安全隐患。然而,现有的学术研究未形成施工道路布置与运输组织的实用方法,难以解决大型施工现场交通流量大、子项目干扰多和道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全过程的临时道路布置方法,并利用各路段运输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来指导运输组织优化。本文首先
张弦桁架结构作为一种传力高效的自平衡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对基础水平推力小,安全稳定,整体用钢量省,因而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仓储、会展中心和体育馆等空间结构中。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张弦桁架结构动力特性复杂,同时受地震动空间效应影响显著,因此研究张弦桁架结构在多点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是空间结构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行波法,以张弦桁架
政治经济学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其育人效果尚未达到预期。以课程思政作为出发点,分析政治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不足、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考核方式难以适应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变革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人们对内燃机的排放和经济性提出了愈发严苛的要求。调整燃料特性是优化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的重要方式。燃料化学组分是决定燃料特性的根本因素,了解燃料重要组分影响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规律和机制对于燃料组分设计及发动机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实际汽油燃料成分复杂,为了简化研究,本文选用正构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环烷烃物质构建了九种汽油模型燃料。其中,选用正庚烷、异辛烷
拼合式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用四个卷边角钢拼合而成的新型带翼缘十字形截面经常用作柱构件。目前对于该类截面轴心受压失稳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且这种构件在轴心压力的作用下,其失稳形式比较复杂,为深入研究该类构件的受压性能与设计方法,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由四个等边卷边角钢通过螺栓组合而成的拼合式带翼缘十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并考虑扭转失稳与拼合效应对构件轴压性能的影响
全球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展高效率、低能耗的发动机迫在眉睫。目前,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燃料化学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为先进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周期短、成本低和准确性高的途径。其中,燃料动力学机理是模拟计算的重要基础。然而,实际燃料包含数千种组分,如果直接对其进行计算,将远远超过当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因此,需要针对实际燃料构建性质与其相近、包含组分较少的模型燃料,用于数值模拟。目前针对R
随着推进技术的发展,人类渴望更快、更远、更频繁地探索宇宙。然而,化学推进技术却成为人类进行空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制约。核热推进技术为突破这种制约提供了可能性。核热推进装置利用反应堆的裂变热能将工质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而后使高温高压工质经喷管排出,从而产生推进动力。由于核反应堆具有功率密度高、工作时间长的优点,因而核热推进装置在执行长时间推进任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以核热推进反应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
燃气轮机模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同领域的人员共同参与,不同领域人员对模型的理解层次不同,因此需要统一的规范体系,统筹考虑模型开发过程中的参与人,保障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都能参与到模型的开发过程中,使最终成果能满足初始需求,避免开发过程反复,提高建模效率。提出了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构建统一规范的建模体系,在此体系下进行燃气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