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纲》看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向度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回到马克思”,还是“与马克思同行”,都无法回避今天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理论困境,主要是繁茂的“学术性”掩盖了哲学的现实性,庸俗的现实性遮蔽着哲学的本真性,克服这样的窘境,需要我们重思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向度。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从“实践(Praxis)”的角度窥视到马克思哲学现实向度的全幅内涵,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洞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真。
  《提纲》第一部分即第一条,马克思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现实(die Wirklichkeit)”的片面理解,创造性地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实践”活动角度去看待“现实”,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世界。本文通过理解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廓清现实与现象、科学、哲学和理想等范畴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就是芜杂现象中必然的东西,“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是“实证科学”的发源地,是人生活意义的确证,是过去与未来的联接点。
  《提纲》第二部分即第二至十条,具体说明了世界的现实性,其中包括人的现实性(首先论述了“思维的现实性”和人本质的现实性)、自然的现实性(着重强调了自在自然的优先性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性)和社会的现实性(主要阐释了社会的实践本质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发展),通过分析“市民社会”的分裂本性,表达了马克思变革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
  《提纲》最后一部分即第十一条是对全文的总结,提示了马克思哲学现实向度之超越性维度。本文藉以分析“解释”与“改变”、哲学与“改变世界”的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解释”与“改变”之间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对理论具有优先性,它内在地包含理论、超越理论;在马克思要改变的现实世界里,没有哲学单独存在的地方,不能说“哲学改变世界”,而哲学只是作为时代“活的灵魂”,以“实证科学”为中介、通过实践的方式而参与到“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其他文献
最近三、四十年,在分析哲学领域,心灵哲学逐渐取代语言哲学而成为“第一哲学”,但是对心灵哲学相关问题的探讨需要语言哲学理论作为工具和进路,对语言的深入研究也离不开对语言使用者心理活动的探究。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当今分析哲学界争论尤为激烈的两个问题——关于意识的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之争、关于心灵内容的广义内容和狭义内容之争当中。本文通过梳理和评述近些年来这两个领域中出版的三本重要著作,介绍近年
学位
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如果公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就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也就无法真正地成为自由、平等之公民。本文论证了一种基本医疗需求论,并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了道德辩护。然而,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基本医疗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所以在医疗资源分配中我们必须对不同的医疗需求设置不同的优先性。 
宗教艺术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宗教艺术离形成一门学科还很远。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宗教艺术各个分支的研究不断深化推进,但缺乏整体性研究,学科理论构建才刚刚起步。要发展作为宗教艺术学研究体系核心的宗教艺术原理,对宗教艺术进行科学分类十分必要。本文就以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建筑为对象,从宗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宗教建筑的神圣性为基准,把宗教建筑分为抽象神域中心和具象神域中心两大类,并由此探讨
学位
本文旨在探讨淮南三王(王艮、王栋和王襞)的“乐学”思想。以往研究泰州学派时,多以重视百姓日用、狂荡疏略为普遍印象,或谓心斋跻阳明学为禅,或谓其乐学思想导致狂禅之风。这些言论表面看来虽似没有争议,但深究后不免发现存在着许多矛盾。例如王艮之后继者中既有王栋的笃实,又有王襞的不羁。而关于“乐学”思想,王艮论乐虽云不费丝毫力气,却格外重视修身正己,他虽主张“现成良知”,却存在着“良知有蔽”的质疑。王栋继承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抓住《韩非子》书的政治思想线索“刑德(赏罚)”二柄说,基於其“法术势”的政治理念,主要用内证法来考察《韩非子》对孔子的态度和立埸。文章认爲,在《韩非子》批判儒家的理念中,对孔子与对後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韩非子》书一方面把孔子尊君维上,重视等级制度,深谙“刑柄”的政治原理并善於运用在实际政治领域的优点描绘出来;同时揭露孔子以品德而非实功作爲行赏标准,提倡坏《韩非子》法术势观点的君臣同道、上正
陶渊明的诗文饱含生命智慧,他以诗人之灵性、哲人之睿智、凡人之真情融注诗文于整个生命境界之中。诗人重视精神完善,在人与外界的接触中不断进行心态平衡,协调成内在的人生美感方式。本文论述陶渊明的生命智慧,强调陶诗是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写照和生命智慧的结晶。陶渊明诗文中对于自然生命、对于个体生命的思考,是深刻而且独到的。既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又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文无所不在地渗透着崇尚生命的思维方式
学位
云南民族题材电影是我国民族题材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处理云南地域性的“小众”文化与大众消费之间的关系,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云南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有关电影研究的著作和相关论著越来越多,但是与其它类型电影著作相比,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云南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论述就更少了。本论文由此入手,对云南民族电影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传统民族电
在西方社会斗牛是指人与牛斗,往往给人血腥和暴力的感受;在东方社会所说的斗牛则是牛与牛斗,以惊心动魄的斗牛场面深入人心。牛在西南少数中是一个醒目的民族符号,西南地区的人们在农耕生产的过程中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在这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对牛的崇敬与热爱,造就了与西班牙截然不同的斗牛方式。在西南地区爱好斗牛的民族有很多,其中有苗族、彝族、侗族、布依族等,其中闻名全国的“牛王中的牛王”擎天柱,就是来自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