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回到马克思”,还是“与马克思同行”,都无法回避今天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理论困境,主要是繁茂的“学术性”掩盖了哲学的现实性,庸俗的现实性遮蔽着哲学的本真性,克服这样的窘境,需要我们重思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向度。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从“实践(Praxis)”的角度窥视到马克思哲学现实向度的全幅内涵,使我们更加清楚地洞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真。
《提纲》第一部分即第一条,马克思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现实(die Wirklichkeit)”的片面理解,创造性地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实践”活动角度去看待“现实”,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世界。本文通过理解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廓清现实与现象、科学、哲学和理想等范畴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就是芜杂现象中必然的东西,“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是“实证科学”的发源地,是人生活意义的确证,是过去与未来的联接点。
《提纲》第二部分即第二至十条,具体说明了世界的现实性,其中包括人的现实性(首先论述了“思维的现实性”和人本质的现实性)、自然的现实性(着重强调了自在自然的优先性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性)和社会的现实性(主要阐释了社会的实践本质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发展),通过分析“市民社会”的分裂本性,表达了马克思变革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
《提纲》最后一部分即第十一条是对全文的总结,提示了马克思哲学现实向度之超越性维度。本文藉以分析“解释”与“改变”、哲学与“改变世界”的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解释”与“改变”之间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对理论具有优先性,它内在地包含理论、超越理论;在马克思要改变的现实世界里,没有哲学单独存在的地方,不能说“哲学改变世界”,而哲学只是作为时代“活的灵魂”,以“实证科学”为中介、通过实践的方式而参与到“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提纲》第一部分即第一条,马克思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现实(die Wirklichkeit)”的片面理解,创造性地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实践”活动角度去看待“现实”,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世界。本文通过理解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廓清现实与现象、科学、哲学和理想等范畴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就是芜杂现象中必然的东西,“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是“实证科学”的发源地,是人生活意义的确证,是过去与未来的联接点。
《提纲》第二部分即第二至十条,具体说明了世界的现实性,其中包括人的现实性(首先论述了“思维的现实性”和人本质的现实性)、自然的现实性(着重强调了自在自然的优先性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性)和社会的现实性(主要阐释了社会的实践本质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发展),通过分析“市民社会”的分裂本性,表达了马克思变革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
《提纲》最后一部分即第十一条是对全文的总结,提示了马克思哲学现实向度之超越性维度。本文藉以分析“解释”与“改变”、哲学与“改变世界”的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解释”与“改变”之间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对理论具有优先性,它内在地包含理论、超越理论;在马克思要改变的现实世界里,没有哲学单独存在的地方,不能说“哲学改变世界”,而哲学只是作为时代“活的灵魂”,以“实证科学”为中介、通过实践的方式而参与到“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