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许多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灾难面前唯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近年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粮食自给率不断降低;与之伴随的是农地流转的迅速扩张,在此过程部分区域出现了“非粮化”甚至“非农化”等问题,可能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探究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识别不同地形区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农地流转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取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案例区,在农业区位论、农户行为理论和农户地理论的指导下,利用2013-2017年“河南省农村定点调查”数据,对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利用农地流转发生率和区域差异测度方法,揭示河南省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定量评价农地流转及农地流转规模对不同地形区粮食种植比例的影响;最后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视角探究农地流转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河南省农地流转具有以下特征:农地总流转发生率较为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出发生率大于转入发生率;从空间特征来看,河南省西南地区农地流转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而豫东及豫中平原较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农地流转在不断加快,仅郑州、许昌、安阳和三门峡有所下降,其中郑州和许昌流转发生率下降最为明显;从不同地形区来看,山地丘陵区农地流转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2)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户主特征、家庭收入、非农工作地、农地质量、村庄企业数量和到市区距离;家庭特征是影响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村庄特征对山地丘陵的影响更大。(3)从全省来看,农地流转加剧了农地的“非粮化”。其中,平原地区“非粮化”更为突出,而山地丘陵地区仅较小规模转入时才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小规模农地转入显著降低了平原和山地丘陵区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较大规模农地转入仅对平原地区粮食种植比例有负向影响。家庭特征中的经济收入和村庄特征对粮食种植比例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农地质量、户主特征等因素基本无影响。(4)农地流转带来了土地资源再配置,通过重新认识这种地域“人”、“地”关系重组,深入探析了其对农户种植决策的综合影响机制。租金压力使小规模转入户追求单位农地产出,倾向于选择比较利益更高的经济作物;能人效应是农户种植决策突变的“强心剂”,打破了“以粮为纲”路径依赖的种植惯性;规模经济效应促使大规模转入户呈现“倾粮化”趋势;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对农户作物选择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