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七干校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五七干校特指“文革”时期广东地区所办的五七干校。它不仅与全国其他省份的五七干校有共性的联系,还在其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是研究五七干校史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广东五七干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广东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并就其发展特点和对广东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力图还原一个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广东五七干校群体。广东五七干校植根于“文革”的大历史背景。“文革”初期,广东干部群体遭受严重冲击,大批“靠边站”干部急待重新安置;与此同时兴起的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既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又不能全面落实《五七指示》的精神。1968年10月,在毛泽东的“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指示下,柳河五七干校经验在全国推广,五七干校也在广东应运而生。在发展历程上,广东五七干校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8年10月到次年2月,五七干校在广东迅速一哄而起,建校总数达300余所,全省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陆续被下放;第二阶段从1969年3月的“大检查”到“九一三事件”以前,以“大检查”为契机,全省各级革委会逐步加强对五七干校的管理整顿,部分学员开始得以分配工作,干校总数则开始随着布局的迁并而较少;第三阶段从“九一三事件”后到粉碎“四人帮”之前,广东五七干校转入轮训在职干部阶段,与此同时广东对全省五七干校进行了裁撤和重组,干校总数锐减,十大后干校总数有过短暂的小幅度回升,但已暗含衰落的因子;第四阶段从粉碎“四人帮”开始到1982年惠来县五七干校被撤销,硕果仅存的广东五七干校日益式微,并最终在广东的历史舞台上消失。在办学内容上,广东五七干校以《五七指示》为办学方针,始终坚持学政治、学工、学农、学军、社会调查和批判资产阶级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其中不乏可取之处,但作为“左”倾思想的产物,它在办学内容上也体现出了浓厚的“左”倾主义色彩。在区域特点上,它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它在鼎盛时期超过300所的办校数量,包括其中省直单位超过30余所的办校数量,全国其它地方无一能及。此外,从办校时间而言,它主要集中在1968年10月到12月间;从办校类型而言,它主要以地方五七干校为主,中央部门在广东所办的五七干校仅只有一所;从空间分布而言,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从人才的分布而言,英德的省直五七干校几乎聚集了全省一流的文化人士。在历史影响上,广大下放干部在五七干校经受了一定的磨炼,但也由此造成了难以治愈的身心创伤。五七干校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广东地区的发展,并把“左”倾主义的错误干部教育路线在广东推向极致。全省为此而收获的正能量跟一代下放干部和知识分子所付出的代价,广东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乃至国家进步所付出的代价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根本不值一提。总之,它是破坏性的事物,是应该予以否定的。
其他文献
ω-烷氧基聚醚与ω-羟基聚醚相比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例如粘度低、粘温变化小、化学惰性好等.这些特殊性能使得ω-烷氧基聚醚在化纤油剂、低泡表面活性剂和聚醚改性有机硅等
根据薄皮核桃的需肥特性,总结其施肥技术,包括施肥量、施肥方式、施肥方法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阐述了三白西瓜品种资源圃建设及开发的主要工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立足试验研究、明确岗位责任、加强系统监测等内容,以供参考。
新疆冠心病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是在北京西苑医院的带领和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刘保延教授的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的理念为模板,将临床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的新疆冠心病中医
在研究搜索系统中红外探测器IWR读出模式对相邻帧成像的影响时发现,选择IWR读出模式后,热像仪对强辐射目标成像,会产生残影现象,出现白影和黑影。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了大量
围手术期卒中是指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30d内出现的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虽然近年麻醉及外科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并无明显下降。传统脑血管病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它不仅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大类药物,而且还是人类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