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增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由于区域间经济长期非均衡的发展和其他因素,社会保障支出在我国的区域间也呈现出了明显的非均等化特点,各区域间的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苦乐不均,支出水平与人口规模比例失衡。本文在对研究对象——“社会保障支出”范围作出明确界定的基础上,根据传统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然后基于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对三大区域间的社会保障支出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并通过比较,得出了关于三大区域间在社会保障支出上的非均等化情况的一个浅层结论,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文章接着通过利用基尼系数(GINI)和泰尔指数(TI)作为具体的测算分析工具,对三大区域间2007—2012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进行了具体的测算,最终根据测算结果的分析,得如下结论:1.我国三大区域间在社会保障支出上存在着非均等化的问题,但是从2007到2012年,三大区域无论总体上,还是区域间和区域内在社会保障支出上存在的非均等化程度虽然期间略有起伏,但是总体上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我国三大区域间在社会保障支出的子项目——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均等化问题,但是这一非均等化的程度并不显著,而且,三大区域间2007—-2012年在该支出项目上的非均等化程度在不断的缩小。3.我国三大区域间在社会保障支出的另一子项目——五险项目支出的分配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均等化问题,且该支出项目上的非均等化是造成整个社会保障支出非均等化的主要因素,但是,令人可喜的是,在2007—-2012年间,三大区域间在五险项目支出上存在的非均等化程度也在不断的缓解。4.总的来说,从2007年到2012年间,我国三大区域间在社会保障支出上存在着非均等化的问题,并且在不同子支出项目上的非均等化程度各不相同,即五险项目支出的非均等化程度要比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的非均等化程度严重,各支出项目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非均等化程度也表现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