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上第三系油气藏形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歧口凹陷上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生储盖层条件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形成上第三系油气藏所必不可少又相互关联的地质作用和过程,明确了其富集分布规律,指明了勘探方向。项目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 1、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藏展开分析,明确了歧口凹陷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油气来源、储集场所、保存条件和油气藏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从微观和宏观上对盖层的封盖能力以及断层封堵和后期稳定性进行分析,认识到明下段区域盖层的广泛分布阻止了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油气逸散,同时上第三系断层活动减弱,断距较小,对油气藏的保存较为有利。后期构造的活动往往形成上第三系油气富集。 3、歧口凹陷主要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确定了门限深度和生排烃时间,沙三段源岩的主要生排烃作用过程是在东营末期至馆陶期完成的(相当于30—12Ma)。沙一段烃源岩是在明化镇组沉积以后达到生排油高峰,生排烃作用主要在明上段至第四系沉积时完成(自10-5Ma以来)。 4、系统总结了歧口凹陷油气二次运移的三种基本方式:一是中距离沿层侧向运移形成下第三系原生油藏;二是短距离沿断裂通道运移,形成浅层油藏;三是长距离沿层间或不整合面的侧向运移。同时对断层在油气二次运移中所起作用进行论述并认识到断裂活动的时间、断裂的组合样式、断裂活动造成两盘地层产状的差异和岩性对置关系对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规模具有重要影响。 5、通过对已知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总结,发现各类油气藏围绕歧口凹陷生油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分为内环、中环、外环三个含油带。内环为海河断裂和歧东断裂控制的歧口凹陷生油中心区,中环为有利生油区范围内和缓坡古背景上的地区,外环为生油区范围以外、油气侧向运移范围以内的以古潜山为背景或控盆断裂带等区域。 6、对歧口凹陷低勘探程度区极浅海区上第三系油气藏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并将其归结为一期成藏+幕式成藏和阶梯式成藏两种模式。 7、指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带是北大港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聚集带、白东构造带和埕北断阶式油气聚集带,为歧口凹陷上第三系的勘探明确了实施方向。
其他文献
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地质、物探、测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特别在以构造油藏为主的地区,物探构造解释显向非常重要,如何运用物探资料准确描述地质构造是该课题研究的
国内外在储层研究方面,从研究阶段来看,主要集中在勘探和开发初期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评价主要在基于对储层自身特征的评价,且已形成较为完善和成熟的评价方法,储层渗流特征
古潜山油气藏以其特大高产成为华北油田的重要特色,它为华北油田乃至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重力、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的使用,使得武清凹陷杨村斜坡地区潜山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造价管理从建筑工程施工之前便已经开始进行,因此可想而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当中所占据的地位.建筑工程造价
在炮弹装药过程中,如何使具有高固体含量以及高粘度的药浆满足浇注要求,是装药技术的关键问题。对于以往提高浇注的手段,如加压浇注、提高真空度、调整浇注速度等都没有达到良好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女性意识和社会地位等的改变,女性参与到交通行为中的数量逐年增加。据预测,男女驾驶员参与到碰撞事故中的可能性相当。汽车安全约束系统应该对可能在事故
期刊
为深入研究其储层及流体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确定油藏成藏演化特征,该文运用一系列现有的、已在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油气勘探中得到应用与检验的技术方法手段开展研究工作,从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步伐的不断深入,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由原来普遍的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一方面,由于勘探目标变得更深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由于通过金属材料压缩测得的流动应力曲线精度有限以及工件与模具界面摩擦状态的不断变化,应力-应变关系和工件与模具摩擦边界条件的处理是影响有限元分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