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B病毒(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1, Herpesvirus simiae, monkey B virus; BV),属于α-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亚洲尤其是印度系猕猴属(如恒河猴和食蟹猴等)动物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动物源性病原体,属于第一类病原微生物。在自然宿主猕猴中的感染率相当高,多呈潜伏感染,常见口、生殖器疱疹或呈无症状感染,类似于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 virus, HSV Ⅰ)和Ⅱ型(HSV Ⅱ)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机体的三叉神经节和腰骶神经节,不定期活化,通过唾液或生殖道向外排毒。猕猴之间的病毒一般通过交配、咬伤或者抓伤等方式传播,母猴垂直传播给仔猴几率极低。人感染后则会导致脑炎、脑脊髓炎,严重的呼吸麻痹死亡,在未及时得到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超过70%,幸存者会留下神经后遗症。猴B病毒的疫苗类制剂尚未成型且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是防止病毒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B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分离、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检测法。病毒分离是标准的检测方法,但由于B病毒操作的危险性、分离培养耗时较长、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仅局限在少数的实验室进行;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但只能检测病毒核酸,并不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感染性病毒,且PCR的样品来源也比较局限,可能因为病毒处于不同感染阶段(如潜伏于体内三叉神经)而造漏检;目前,诊断B病毒感染主要依赖于以全病毒作为抗原的血清学方法,但病毒操作的危险性,替代抗原的抗体交叉反应性,严重阻碍了B病毒的检测。有效特异性检测抗原是当前困扰B病毒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关键环节。在α-疱疹病毒中,表面糖蛋白在决定细胞趋向性和致病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病毒有多个囊膜糖蛋白,糖蛋白gD和gB是灵长类动物受到α-疱疹病毒感染后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标。gB是一高度保守的蛋白,是导致灵长类疱疹病毒之间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的主要原因,作为抗原,检出率最高,但特异性较差,而BV gD蛋白抗体的水平可以增强宿主B病毒感染检测的特异性(BV的gD蛋白中56%的氨基酸与HSV-1的gD蛋白的一致),gD是当前研制猴B病毒疫苗的主要靶点。第一部分,调查恒河猴离乳幼猴BV感染的动态变化,探讨早期控制的可能。采用BV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对两批离乳后群养的54只恒河猴幼猴每月采血检测BV感染情况,连续检测13个月。随月龄的增加,BV感染率上升,其中12月、1月、2月、3月、4月BV阳性猴数量相对增加较明显。幼猴性成熟期之前BV感染率超过70%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春、冬季B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应早期加强BV的有效预防控制,降低BV的感染,提高猴群质量。第二部分,从NCBI中获得g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然后优化合成可在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在其基因末端加入6×his标签,经Ni-agarose将表达的gD蛋白纯化出来。利用纯化的gD蛋白免疫隔离的6个月持续BV阴性的恒河猴,通过HSV1-ELISA与gD免疫抗体的反应,间接证明HSV1-ELISA用于恒河猴BV感染检测的可行性,同时建立以BV-gD抗原的检测方法,既保证检测准确性有提高检测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