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至抗战前,华北煤炭开发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最后发展为全国最重要的产煤区。本文即按照时间线索分别对这三个时期的煤矿开发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华北煤炭开发的地理、历史条件,认为华北煤炭开发具有优良的地质基础及悠久的开发历史,而清代前期传统的煤炭开发方式正是此历史的延续。文章对清代前期华北煤炭产区进行了复原。这时的产煤地正是近代新式煤矿选址的基础。这一时期华北煤矿的存在解决了人民生活燃料不足、贫民生计等问题,对华北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代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的发展以及西方技术的引进为华北煤炭的机械开采提供了契机。在洋务派官员的倡导下,各地新式煤矿纷纷建立,其中以华北煤矿最为成功。文章认为此成功主要得益于华北优良的资源组合:既有优质的煤炭资源,又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还有办理得力的主办官员。虽然这一时期创办的新式煤矿数量少,产量小,发挥的社会作用并不大,但它为民国时期煤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建立后至抗战前是华北煤矿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此时不仅其煤炭生产量迅速增加,成为我国最大的产煤区,并且煤矿布局也已初步形成。华北煤炭销售市场也不断扩大,已经大大超越华北的范围而将长江流域作为重要市场。正因为生产区与消费区不吻合,造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运输格局,这种格局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应注意到,这一时期煤炭的消费结构也从家庭燃料逐渐向工业燃料转移,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近代化程度的加深。本文认为,华北煤矿发展经历的这三个阶段,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府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文章对这三个时期的政策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清代前期华北煤矿的开发与发展是政府官员经过讨论而采取支持态度的结果,而清代后期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与机器生产的引进构成了近代煤矿产生的推动力,大部分政府官员与乡绅民众则是被动接受这一新事物。民国时期的政策因素主要表现为捐税征收与统制政策。本文分析了其积极和消极因素。在此时期华北煤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消极因素的影响而获得发展。经过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华北不仅成为全国产煤中心,华北煤矿还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它对工业及其布局、对铁路、对矿业城市、对煤矿工人、对教育、对自然环境的诸方面进行考察,一一分析它对这些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